安徽电大淮北分校汉语言本科论文
关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人物形象
姓名:
学号:平凡的世界路遥
学校:安徽电大淮北分校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 关键词 .......................................................................
一、孙少平人物社会背景分析 (1)
(一)所处的时代背景 (1)
(二)艰辛求学的历程 (2)
二、孙少平人物形象个性分析 (3)
(一)自尊心强烈 (3)
(二)正义感十足 (4)
(三)执着而勇敢 (4)
三、孙少平人物形象情感分析 (4)
(一)与郝红梅之间的情感 (5)
(二)与田晓霞之间的情感 (5)
(三)与金秀之间的情感 (6)
四、孙少平人物形象带来的现实意义 (6)
五、总结 (7)
参考文献: (8)
摘要: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当中就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孙少平。其通过努力的奋斗,逐步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跨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以带领大家认识新时代下陕北人们的精神面貌。首先文章分析了孙少平所处的社会背景,包括动荡的时代背景和艰辛的求学历程;其次从人物形象个性分析和人物形象情感分析两个方面全方面了解和分析了孙少平形象;最后解读了孙少平人物形象分析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背景;人物形象;情感
关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劳动是很多文学作品所讴歌的共同主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写实型的作品。往事的沧桑,岁月的无情,以及命运的变化莫测编织出了一部部感人肺腑的篇章。《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则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爱与恨的对立表现得淋漓尽致。路遥在孕育这部小说时已经把他个人的经历已及他的人生感受注入到书中去了,从路遥的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从他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来看,他是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一个人,应该来说他充分的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化身。其通过时间的线路对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描写,以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感情线作为主要的方向,从而向人们展现了陕北黄土高原的发展,深刻的表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本书采用较为朴素和平凡的描写语言,注重讲述了孙少安、金波、孙少平、田润生等一批成长在黄土地的少年形象。这些人的背后都展现着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
《平凡的世界》也注重通过利用平缓的笔调描写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甚至小到生活的柴米油盐,从而展现出人物之间内心的变化。本书真实的向人们展现了从1975年到1983年之间处于社会变革过程中各人物的形象,书中纪实性的表现了形形领导的变化,有极左路线、消极路线、一心为民等。导致这些人不同的选择根源就是社会因素的困扰,孙少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塑造出了的丰满形象。主人公孙少平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艰难,他不失坚强、信仰与善良;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仍坚持学习,用书陪伴自己的生活,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他不记仇,不埋怨,即使是在自己处于非人的生活中也毫不犹豫地给予身边的人帮助与关爱,即便是对于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也义无反顾在他们处于危险处境时为他们挺身而出。
一、孙少平人物社会背景分析
《平凡的世界》对于孙少平的人物形象分析,首先需要着重从人物的社会背景分析开始,全书主要从社会时代背景和其艰辛求学的历程概述了孙少平的社会背景情况。
(一)所处的时代背景
“和路遥一样,孙少平也是黄土地养育的农民子弟。从他一出场,作者就很严肃的表现了20 世纪70 年代中国农村的严峻生存主题――饥饿。”①书中描写道“在这样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人们宁愿一两天足不出户”②,由此可以啊看到孙少平在当时的县城当中大街小巷之中并没有那么
多的嘈杂吵闹,街道上更多地方被“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所侵蚀。路面上到处都是“脏水”,“寒风”扫过整个“空荡荡的街道”。行
人稀稀落落,叫卖声有气无力,整个城市当中看不到任何的生机。从这些的描写现状中可以看到孙少平所处于的社会环境非常的萧条,城市充满了脏、乱、冷漠。这不仅仅是当地一个城市的情况,其余地方的情况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城市环境并非孙少平自己的背景条件,因为主人公是地道的农村人,其之所以出现在这样的城市当中,是因为城市中县里高中的存在。
书中描写道“1975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乱的状态中。”③当时张春桥在杂志上所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将文化革命推向了另一个阶段,似乎整个社会中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越来越越多。而这样使得农村中阶级斗争变得越为紧张。主要表现在县、社、队三组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革命大批判开展,甚至有的县聚集四、五百人到生产队去批判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大队书记。可见整个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到农民,都盲目的投入到革命批判的运动之中,加上那时还是大锅饭时代,还是依靠集体劳动。这样人人在劳动中出工不出力,革命批判持续恶化,最终影响的还是农民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生活背景之下,孙少平一家同样难免。孙少平一家六口人,妹妹在金波借宿,懂事后在外生活。这样的条件连基本吃饭问题都难以维持。家庭当中能够参与劳动,从而挣到公分的只有孙少安和孙云厚两个人。奶奶和妈妈都是常年多病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到孙少平所处的情况。这种苦难的社会环境对于孙少平无疑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从历练方面
看,无疑成就了孙少平的成长。
(二)艰辛求学的历程
书中对于孙少平求学的历程描写同样十分艰辛。如“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从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④。这里的甲、乙、丙是三份不同的菜,甲菜是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稍加一些肉片,因此价格相对较高三毛一份;乙菜同样是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但是里边没有肉,所以价格相对低一些,每份一毛五分;丙菜则属于最差的一类,主要是清水煮白萝卜,象征性的加入了一些油花。就是这样的菜每份是五分钱。孙少平就是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读书的,可以看到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之下,能够吃得起甲菜的人是很少的,丙类菜是下等菜,所以吃的人也不多。主食方面也包括了三等,分别是白面馍、玉米面馍和高粱面馍。从主食的颜就可以区分出差别,所以当时被戏称为是欧洲、亚洲、非洲。
就是这样的求学环境,可以想像得到孙少平的形象。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蓬头垢面,拿着一本书,在书籍的帮助下慢慢的咀嚼着高粱面馍。即便是这样的低等吃食,对于孙少平
来说也是不充足的。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正是一个非常弄吃弄喝的阶段。同时那个时代的学习无非就是学学报纸,讨论一些革命的理论,其他的时间更多的是用于劳动。由此可见,孙少平在这样的学
习环境当中,即便是吃上乙菜都是一种奢望。因为其家中已经相当的贫困。尽管物质上难以满足,但是孙少平依然坚持求学。从高中毕业之后,孙少平就凭借着叔叔的关系,进入到双水村小学执教,在教学的期间依然坚持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学校的大个子学生都回家劳动了,这使得孙少平的班级垮了。他没有安于在家务农,而是选择出去务工。在城市的日子当中过着睡在“冰冷的窑洞”生活,即便如此,依然坚持读书,随后有幸成为了公家人,在煤矿做着高强度的工作,这使得他更加具有了奋斗目标。他还自学数理化,报考煤炭学校。这样的求学历程,无疑是艰辛的写照。
孙少平是家境困难的地道农村人,而且当时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员到农民,都盲目的投入到革命批判的运动之中,加上那时还是大锅饭时代,还是依靠集体劳动。这些都决定了孙少平不能够脱离当时的社会背景,不得不面对艰辛的求学历程。
二、孙少平人物形象个性分析
从孙少平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和艰辛求学历程,可以看到其所拥有的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烈、正义感十足、执着而勇敢三个方面。正是因为这三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朝气的主人公。
(一)自尊心强烈
“如果说少平在上学期间因生活的艰难产生过自卑,那是因为他过于年轻,那颗敏感的心过于自尊。”⑤
自尊心强烈可以从书中描写其求学过程中看到,其中写到“她前面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了菜,馍匡里也只剩下四个焦黑的高梁面馍,看来这几个家伙不是值日生本人的,因为他手里已经拿着一个白面馍……她不高兴地立在屋檐下。显然是等待最后姗姗来迟者……可以想像这是一个穷小子,他不仅吃这最差的主食,而且连五分钱的丙菜也买不起一份。”⑥可见孙少平年轻而且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往往躲避公众的视线,而选择以书为友。他所处的环境使得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情,但是他同样因为贫困产生了过分的自尊心。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因此希望通过书来到自己的精神食粮。尽管自己饱受饥饿和衣衫褴褛,但是自己知道的知识,别人却不知道。就是这样的情况,使得他能够从学校当中脱颖而出,参加文艺调演,从而获得奖励,最终自尊心也矫正到恰到好处了。孙少平能够从低谷当中走出来,与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离不开,因此当前教育也应当培养这种品质。
(二)正义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