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师说》的逻辑漏洞
韩愈的散文以浑灏流转、 畅达洒脱为特, 这一点给宋以后 千余年的作家以无尽的滋养,其功至伟,不可磨灭,但韩文言过 其实、自相矛盾的瑕疵也屡遭后人的非议。 例如,苏轼《韩愈论》 说韩愈“往往自叛其说而不知”; 洪迈《容斋随笔》卷 4不断近义词说:“韩
愿意近义词文公《送孟东野序》云:‘物不得其平则鸣。'然其文云:‘在 唐、虞时,咎陶、禹其善鸣者,而假之以鸣。夔假于韶以鸣,伊 尹鸣殷,周公鸣周。 '又云:‘天将和其声, 而使鸣国家之盛。 ' 然则非所谓不得其平也”。 罗根泽也说韩文“在逻辑上是有矛盾 的”。韩愈散文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缺点在《师说》一文中体现得 甚为明显。以下即是笔者的解析。
其一,《师说》云:“嗟乎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


实。


书》说了:“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 ”魏晋人是否不事师, 有待考证, 至少魏晋人主要靠门阀进入仕途, 其不从师有一定的 可能,但自隋代起,士子的进身之阶已经主要靠科举了,唐代不
但相沿袭,且发扬光大,门荫在唐代虽仍有一定作用,但毫无疑 义,科举考试将更具诱惑力,唐人怎么可能不从师呢 ?还有,文
学史上不是有“韩门弟子”之说吗 ?唐人不愿意从师,韩愈门下
哪来弟子呢 ?稍作考察即知,唐人不仅不耻于从师,反而乐于从手绘t恤图案
师,且乐于从师到有点过头的地步, 这一点非本文篇幅所可具论, 暂从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话不 符合事实,不通事理。
其二,《师说》又云:“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既自相矛盾,又事理不通。
前面说:“嗟乎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此处又说:“爱其 子,择师而教之。”前言不搭后语,为逻辑矛盾。韩愈说童子之 师只会“授之书而习其句逗”, 姑且不论童子之师所教是否全是 教学生念书和习其句逗,就算全是吧,习句逗、读经书是传道、 授业最基础的内容,何以就不算传道、授业、解惑呢 ?这些师正
是所谓启蒙之师,古人谓之蒙师,何以他们就不是师了呢    ?明人
那么他
谢肇?J说:“训蒙授业之师,真师也,其恩深,其义重,在三 之制与君父等。 ”韩愈却把这种恩深义重的师不当做师, 把什么人当做师呢 ?师说韩愈认为真正的师不是师,此为事理不通。
健身锻炼其三,“上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
白灵菇的做法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此话事理不通三处,逻辑矛 盾两处。
韩愈这句话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当时若有人从师, 就会被其他 人讥笑。依据常理,韩愈没必要告诉我们还有人不讥笑,不但不 讥笑,而且对讥笑者表示质疑。这是其一。“聚而笑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