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语文课改新路径
    打开文本图片集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惰性知识”的概念,即那些只是记住,但在生活里从来不用,也不知道怎么用的知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惰性知识”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学生的“活性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将成为把“惰性知识”转化为“活性素养”的催化剂。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确立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教学。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大特点
    1.从碎片化到体系化,以“语文课程再构”为DNA
    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语言文字
运用的新视角,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课程实践能力。它倡导语文学科“大观念”“大过程”“大主题”教学,摒弃基于碎片化知识点的教法,把课程的体系化再构作为学科素养发展的DNA,逐步实现从满足标准要求向满足需求的全面转型。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
    2.从去情境化到情境化,以真实情境为链接点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学生在语文学習中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关键就在于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人为地简化和抽象,缺少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脱离了情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容易变成做习题,而不是完成任务。所以,学习情境越真实,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容易激发学生言语实践的兴趣,越有助于学生呈现真实的言语实践能力。
    3.从无用性到结构化,以“学习过程”为纵贯线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习过程为主线,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讲听练考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学生展开的是一种“真学习”,需要全面考虑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意义;还是一种“在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突出探究性与交互性,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学习活动包括交流与讨论、解释和论证、总结与反思,考虑围绕核心问题,考虑各种呈现方式,尽可能将学习过程外显化、可视化,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拓展、自主建构。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处于学科教学的关键地位。下面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一谈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
后青春的诗    1.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大单元主题
    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原有的单元安排为基础,划分若干大单元,全面落实所有学习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拓展,进一步提炼、发掘单元主题,使学习内容更加集中
、丰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比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就可以按照单元主题重新编排学习内容,组成十个“大主题”学习单元(见表1)。
生命奇迹    第一单元是起始单元,在新的校园生活情境中,围绕“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两个任务展开学习,由身份认同到角转化,再到学科定位,让学生在读诗歌、唱儿歌、看图画、做游戏过程中熟悉校园环境,体验上学的快乐,初步树立角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立足教学目标需求,调整大单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以及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字词句连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这些内容从儿童视角介绍自然中奇妙的事,能激发儿童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围绕“有趣的发现”这一主题情境设计“我与影子玩游戏”“动物王国真有趣”“跟着雨点去旅行”三个任务,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度整合,可使主题更聚焦,内容更丰富。
    首先,微调教材内容顺序,让学习结构更紧凑。“字词句连用”中的方位儿歌放到学完《影子》一课后巩固;展示台“根据店名识字”、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放到《比尾巴》《谁会飞》后教学;用“你问我答”的方式巩固问答句学习,再学习《青蛙写诗》,积累问答式语言表达。其次,适时适度拓展,激发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完“日积月累”中的《古朗月行》(节选),展开月影想象,增加绘本阅读《我的小影子》,玩影子游戏,丰富体验;在学习《雨点儿》之前学唱歌曲《小雨沙沙》,开启儿童诗《小雨沙沙》的学习,再拓展学习绘本《小雨点旅行记》,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3.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聚焦整体性场景
    选择和创设的单元学习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情境,而且与单元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因为教材内容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时空,构成了作品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就要“披文人情”,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入作品的情境,体验感悟,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境。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的马》三篇课文,“语文园地”中关于职业的归类识字、“写话”中介绍一位好朋友、“我爱阅读”中的
儿童诗《一株紫丁香》,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场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现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窗口。因此确定本单元主题为“春满人间”,形成核心任务“在温暖的春风里”,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雷锋是谁?我们爱吃的食物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做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学生了解人与人美好关系的窗口;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寻身边的“雷锋”,了解“千人糕”的故事,发现一匹出的“马”……想象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感受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畅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会做什么,懂得也要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
    4.整合学习任务,指向表现性发展
    学习任务以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主。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探究模式、情意态度等都整合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之中。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要素,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重视在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重视凭借T具的白主学习,重视讨论、交流与分享。它改变了以知识点、能力点为体系的教学,改变了以单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改变了分析型的文本解读模式,改变了被动接受的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标准化学习。同时,加强了语文学习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学生学到的是鲜活的语文,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偶像作文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展开奇妙的想象”为总的任务情境,整合“读读想想诗词里的高山草原”“讲讲雾孩子和雪孩子的故事”“看谁想得最奇妙”三个任务,围绕六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古诗学习、课文阅读、练习写话统整在“奇妙的想象”这一主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真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关系,获得情感体验,学会用自己的語言表达出来。
电脑移动硬盘
    5.贯彻全过程测评,旨归“活性素养”
    依据课程标准评价,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学习的要求与评价的要求相一致,通过进阶学习和评价,全面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单元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即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任务学习与活动完成情况。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中的活动“儿歌大放送”:
心理话剧剧本    朗诵儿歌《金木水火土》,自己涂上星星吧。
    准确☆
    准确,响亮☆☆
    准确,响亮,有节奏☆☆☆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对小伙伴的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就成为学习、提升的过程。
    单元形成性评价,即单元练习与测评,与单元情境、任务相匹配。布鲁姆指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不是为了对学生分等级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学习上。如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我们的夏天”单元主题设计了这样的单元形成性评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