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读莫言《蛙》有感
    暑假里,买来一本莫言的《蛙》。自己平时读书不多,对莫言不慎了解,但随着诺贝尔奖的获得,莫言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吧。近百年来,莫言是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因此对这本书,内心充满了期待。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小说语言朴实而平华,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度渲染那段历史,只是真实地再现,如同发生在身边,让人读得很顺畅。这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又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人与人互相纠缠,故事情节相互纠缠,形成一幅人头攒动、人事纷纭的画卷。
莫言代表作
故事讲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时,所走过的一段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姑姑。她是高密东北乡令人仰慕而视的人物,在五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成功接生了无数个孩子,被称为“送子娘娘”。后来在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又不得不亲手毁掉一个个胎儿的性命,被称为杀人的魔王。书中的姑姑,这是一个现实版的传奇人物,太听话,太革命,太忠心,太认真,一个17岁善良聪慧的姑娘将职业视为生命的宗旨的送子娘娘,到始终履行着社会主义的号召,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妇产科医生,一生肩职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这一生精神的痛苦,肉体的折磨,在这个老人的生命里徘徊,她迎接生命的诞生,她打击新生命的到来,这是姑姑为社会主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她是忠臣,可是他的灵魂里有罪恶,有鲜血,有感激她的人,也有憎恨她牙痒痒的人。期间发生的太多触目惊心的事件,使姑姑的灵魂受到谴责,最后精神崩溃,晚年生活凄惨。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万分,国家的计生政策究竟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带来福,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是啊,每件事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就象改革开放,给全国老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提高,但是也带来了唯利是图的坏处。关键在于我们个人的把握。计划生育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了人口的大幅增长,但它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像书中描述的那样让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无数个“姑姑”陷入深深的自责,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其他负面的效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莫言的小说让我听取了“蛙“声一片,但这“蛙”不悠扬,令我们所有人深思。 就像莫言曾经说过的那样:“伟大的长篇小说,没有必要向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那些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向鬃狗一样欢快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孤独的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