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颗美的种子
作者:顾杨梅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11期寒风吹彻
        想起跟我的学生一起学习《寒风吹彻》这篇散文时的情形,纠结沮丧的情绪还历历在心……
        “你怎么选这篇难懂的散文上公开课,你有这样深沉的人生感受吗?”面对同事的质疑,我也犹豫过,但是,因为喜欢刘亮程文字中的忧伤、清明和深邃,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备课了。
        “来,将你颇有感触的文字大声朗读出来!”带着大提琴曲我期待中的阅读之旅开始了。伴着音乐,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情绪,甚是动人。
        “这真的是一篇易感染人的作品。”我也在心里为学生的感受力点赞,这篇文章虽难懂,但我的学生不是没感觉。“现在你能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吗?”我期待的阅读交流马上开始,还有点小激动。可是,我这句话抛向他们之后便石沉大海。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
过去了,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直接点名,被选中的不是慢慢吞吞不肯站稳,就是吞吞吐吐不愿开口。此时,我开始走神,在心里千万遍地问到底怎么了?于是带着几个肯开口讲话的学生,生拉硬扯,把我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告诉他们。看着课堂里的压抑、沉寂,我除了自责还是自责。
        下课后,我好长时间沉在空落落的情绪里。好在隔着时间的河我望见了方向,跟另一拨学生重读此文时从容了许多……
        “许久以后我还记起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从这句话中的“人和事”开始提问——“这篇散文大量笔墨回忆这些人和事——十三岁冻坏了一条腿的‘我’、冻死的路人、 被冬天留住的姑妈 、苍老的母亲。那么,这些人和事为什么按照这个顺序写呢?”
        一阵激烈的讨论之后,大家渐渐明晰:“我”没有人关心,在一个冬夜冻坏了一条腿;老人给“我”一杯水的温暖,但依然冻死在路上;姑妈渴望着“暄暄”,也没能熬过那个冬天;母亲有儿女的关心,还是掩不住苍老的肆意侵袭。原来,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冬天孤独过冬,谁也帮不了谁。而且,哪怕你得到外人再多的关怀,总也逃不掉生命深深的孤独。
纵横交错中,文章写出了寒风吹彻之中“彻”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