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3期
文化传播中的汉语语义场效应
苏林娜
(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语义场不同义位在组合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语境意义,和由这样的意义所形成的话语意义,是语义场理论在语言学系统中具有价值的关键,也是这一理论具有生命力和张力的关键。笔者称之为场效应。汉语使用地域广阔,使用汉语的地域也存在一定文化差异,如意识形态、地理气候、经济、风俗习惯和方言等,这些语境因素都对汉语语义场发生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文化传播中具体个案的话语研究,描述文化传播中汉语语义场效应。
[关键词]文化传播;汉语语义场;场效应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3一0064—04
笔者所说的文化传播包括个人和社会组织的言语行为与各类文本等不同的文化传播行为。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感知方式等渗透在各种语言的词汇中,形成了特
定的语义场。人们很难脱离相应的文化环境生活,也很难摆脱某一语言的语义场来运用语言。因而任何个人或组织的传播行为必定属于一定文化,不同文化间的传播行为必定涉及到存在差异的语言在语用中的语义场问题。
笔者认为,语义场不同义位在组合的动态过程中产生的语境意义,和由这样的意义所形成的话语意义,是语义场理论在语言学系统中具有价值的关键,也是这一理论具有生命力和张力的关键。笔者称之为场效应。如果语义场只是对词汇语义网络的静态描述,且只限于词汇学范畴,不过就是词语分类的不同说法,无所谓“场”。标志“场”的不是其中的元素及其位置,而是其中元素及其位置的变化引发的场内乃至场外其他元素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带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化传播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语义场效应更加复杂,也更值得关注。
汉语使用地域广阔,使用汉语的地域也存在一定文化差异,如意识形态、地理气候、经济、风俗习惯和方言等,这些语境因素都对汉语语义场发生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文化传播中具体个案的话语研究,描述文化传播中汉语语义场效应。
《南方周末》刊登了吴澧先生题为《外交不是谈恋爱》(2009年6月25日)的文章,讨论到英语good f ai t h与汉语“真诚”的语义差异。他说:
中文里的“诚”字,按字典解释,似乎只是真心待人,不说假话。但在实际应用中,对“诚”的对象是有所
要求的。《说文解字》称“忱”与“谌”通,而“谌”就是“诚”的意思,这三字在某些南方方言中至今读音相同。由此,“真忱”和“真诚”相同,中文里两者都用。而“忱”意味着有情意,人通常只对亲戚朋友和待自己很好的人有情意,因此中国人说到“真诚”,其对象通常与自己有相当关系。因为美国向台湾卖武器,所以副院长认为中国无法与美国真诚对话,这在汉语语境里完全讲得通,完全符合我们的文化心理——你待我不好嘛,我怎么能对你有情意呢?
【收稿日期]2009—04—02寒风吹彻
[基金项目】内蒙古财经学院校内重点项目(K Y0708)
[作者简介]苏林娜(1955一),女(蒙古族),辽宁省阜新县人,内蒙古财经学院中文系教授,从事文化学、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