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视域的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开展探析
阅读,在语文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层面而言,阅读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最近几年,文阅读教学悄然兴起,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形成差异互补,共同构成了体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形态。本文从“以议题为导向,精萃文本集”“以评价为引路,促进动态生成”“以问题为驱动,探寻思维纵深”“以总结为依托,倡导自主阅读”等角度,提出了实现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 陈先斌
  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多个相关文本按照一个或多个议题重新组建成为新的阅读整体,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其中的议题展开阅读和进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它广泛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课程,对于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实现语言层面的建构;构架系统的阅读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更好地传承经典;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
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而这些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尝试从教学的策略几个方面对此加以探讨。
以议题为导向
精萃文本集
  文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把多个文本围绕一定的议题组合成新的文本集,有了这样的优化组合才能提升文本整体的功能,才能取得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
教师首先需要从语文素养培养的角度,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文章形式(结构、表达、文体等)或者文章内容(事件、人物、景物等)等要素,确立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具备可操作性的议题,然后围绕议题精选文章。文本资源的整合应主要依托教材,也可以里外结合,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甚至重构。比如:以“外国战争小说的主题探讨”为议题,可以整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的《桥边的老人》《牲畜林》《在桥边》以及课外读本中的《界河》。如此,学生就会对战争题材的作品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对每
个作家对于战争的主题那种个性化的表达也会有更深入的体会。鉴于文本并非一定是文章,围绕“和平与战争”议题,我们可以组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通讯《落日》 和图片二组;再结合课外的战争经典影视剧《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辛德勒名单》等。
而在进行诗词的文教学时,则可以将诗人作为议题,选取不同时期多篇诗文进行文教学,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诗人的经历、思想情感、风格等,在心中浮现血肉丰满的诗人形象。如教学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杜甫诗歌《蜀相》时,就可以联同《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等进行文阅读教学。教学《卫风·氓》时,可联合《关雎》《桃夭》《邶风·静女》对《诗经》的婚恋诗进行一次综合比较鉴赏。此外,还可用诗歌表现手法做议题,或以诗歌经典意象为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诗词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夯实学生文化积淀。
以问题为驱动
寒风吹彻探寻思维纵深
  文阅读已经具备一定的广度,还应有一定的深度。一次深度的阅读能成就一次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对话。教师应尽可能融通教学目标、议题等要素,设计出提纲挈领、引人深思的问题,组织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读懂文本,引导学生与开展精神层面的对话。
例如: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为帮助学生认知乡村哲学家刘亮程散文的写作特,深入体悟其散文的情感意蕴和哲理情趣,可结合《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从“虚”“实”的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概括出文本中具体层面“实”的内容,然后探究哲理层面“虚”的内容。《寒风吹彻》一文中“寒风”和“彻”的体验是如何表现的?“寒冷”和“彻”包含了哪些含义,其中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什么? 经过探讨,学生明白了“寒风”“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的各种磨难,由生老病死带来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由生活的冷漠和困苦带来的悲凉的心境;“彻”字包含了四个层面的意思:时间上指向人的一生,空间上指向所有地点,程度上指向冻彻骨髓,广度上指向所有的人。所以,“寒风吹彻”实则写的关于人的心理、精神、灵魂意义上的困境。那么,本文难道仅存灰暗沉重,没有亮可言吗?细心的学生会根据“围炉取暖”“帮助路人”“看姑妈、陪母亲”等内容,发现不仅仅在抒发人生的悲苦,也表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寻。在教
学《今生今世的证据》时,我预设如下问题:“今生今世的证据”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证据”一词?为何用“今生今世”作定语修饰“证据”?通过这些问题,让领会文本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悲悯情怀和人生哲学的意义。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文化内涵,也才能逐渐提升挖掘核心问题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
以评价为引路
促进动态生成
  在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参与情况,随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根据文阅读教学的进程合理设计评价条目,评价以可操作为宜。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尽可能发挥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评价功能。
为让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形成共识,达成集体建构,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明确“引导者”的角定位,学会观察、懂得倾听,积极开展互动,敏锐地把握课堂“生成”。因为文阅读的“生成”是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思考的“即席创造”,彰显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及独特的审美体验,也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美丽绽放。
以总结为依托
倡导自主阅读
在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阅读效果。倡导学生分组自主确立“议题”,通过求同存异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形成书面文字,写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会。例如《边城》和《受戒》,《边城》表现的是“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之歌”,沈从文在原始古朴、自然纯净的湘西小镇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乡土文明,翠翠的爱情使得故事美中渗透着不完美,完整中而又透着不完整;而汪曾祺《受戒》里表现的是农家女小英子的清清爽爽、朦朦胧胧、如诗如画的爱情。同样是描写农村女的爱情故事,沈从文和汪曾祺对各自笔下的生活和人生,人性和人情有着怎样独特的理解?各自在小说中又寄寓了怎样的理想和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横向和纵向交错比较过程中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生活,得出自己的感悟。学生在文阅读的比较鉴赏中,提高了阅读审美能力,阅读与写作的紧密配合,共同推动着学生语文素养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高中语文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文阅读
教学的议题遴选和问题设计,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及评价机制,不断致力于自主文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