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活动单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分析对象、把握线索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结构。
2.用“矛盾法”对文本发问,把握作品主题,鉴赏作品丰富的意蕴。
3.感受作者生命的虚无认识,以及对生命充满悲情的独特审美。
二、活动过程
课前预习
通读文本,思考作者选取了哪几幅典型的画面来表现“寒风吹彻”之冷,并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情节和优美的语段,在课本上加以批注。寒风吹彻
课堂探究
活动一、自读交流,整体感知
1.此文叙写了哪几个人生时段?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现在与过去,生命中的点滴回忆串联起来的?
3.概括文章内容层次。
活动二、探究文本,分析内涵
3.从“空间”“时间”“程度”“广度”上分析“吹彻”的内涵。
活动三、探究主旨
1.反常一:“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作者只有30岁,怎么可能在冬天用自己的手抚摸自己的一生?
①作品中其实有哪三个“我”?
2.反常二:我渴望寒冷被别人分担一点:“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而这次,一夜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姑妈渴望春
天到来,哪怕和她不能分享:“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这两者是否矛盾?
3.反常三:刘亮程是一个温暖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种寒冷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作品,阳光充沛,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林贤治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李陀
刘亮程散文的生命意识
1.生命的整体性和关连性
第一,生命的来源——阳光
第二,自然的生命眼光
第三,众生平等,万物一体
2.生命的伤痛与荒凉
第一,生命的脆弱与限制
第二,生命与时间
第三,劳动是荒凉的
3.生命的恐惧与焦虑
第一,存在的恐惧
第二,生命意义的焦虑
第三,只有故土,没有天堂
《寒风吹彻》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对象、把握线索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结构。
2.用“矛盾法”引导学生对文本发问,把握作品主题,鉴赏作品丰富的意蕴。
教学重点
“寒风”和“吹彻”在文章中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对生命的虚无认识,以及对生命充满悲情的独特审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自读交流,整体感知
1.作者选取了哪几幅典型的画面来表现“寒风吹彻”之冷呢?
作者拉柴冻伤
路人雪地冻死
姑妈抱憾离去
母亲冬季来临
2.此文叙写了哪几个人生时段?
过去、现在、将来
3.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现在与过去,生命中的点滴回忆串联起来的?
文章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明线,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将作者的暇思漫想,人生感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
4.概括文章内容层次。
第一部分(1):写雪与寒冷又一次降临村庄,“我”开始了关于寒冷的漫想与沉思。
第二部分(2-4):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经历的寒冷岁月,表达自己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第三部分(5-41):写老人、姑妈及母亲面对寒冷的无力,道出了我们生命中的许多的无奈和悲伤。
第四部分(42-43):回到温暖的现实,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的关爱和担忧。
活动二探究文本,分析“寒风”“吹彻”的丰富内涵
1.出文章中与寒风有关的词语
文章中与寒风相关的词语有:
“大雪,冷飕飕的,冬天,冰手,寒冷,很冷(冷漠),阴冷,腿冻坏,冰窟窿,浑身是冰,冻僵,弄冷,结满冰霜,寒气,冻硬,冻僵,寒冷的心境,平淡,透心寒冷……”
仅仅这些和寒风有关吗?
“火炉,棉袄,热茶,太阳,春天,孝心和温暖。”这些词语作为对抗“寒风”的存在物,也与寒风密切相关。
2.对这些词语进行分类,从不同的侧面(实指、虚指)揭示寒风的丰富内涵
①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寒冷恶劣,这是自然的冬天;(“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
头,我再不能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热。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②虚指人生旅途中的贫困磨难,这是心境的冬天;(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
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③指因生活的困苦而产生的亲情的冷漠,这是人情的冬天。(“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
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母亲在那段路上告诉我姑妈去世的事。她说:“你姑妈死掉了。”“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
④是面对生老病死人的脆弱和无奈,这是生命的冬天。(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
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3.从“空间”“时间”“程度”“广度”上分析“吹彻”的内涵
①空间上:“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
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每一个地方都在落雪,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
就像作者“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要站一辈子。
②时间上:“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
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将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
③程度上:“我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
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他彻底地冻僵了。”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寒风使得炉火变得苍白,寒风冻硬了人的话,寒风冻僵了人。这是从程度上对“吹彻”的具体化。
④广度上:“雪越下越大。天彻底黑透了。我围抱着火炉,烤热漫长一生的一个时刻。
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从我扩展开去,不仅是我,所有的人将被寒风吹彻。这是人生而为人的一种宿命。活动三探究主旨
1.反常一:“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作者只有30岁,怎么可能在冬天用自己的手抚摸自己的一生?
①作品中其实有哪三个“我”?
一是过去的我,即十四岁的我,还有“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
的我。
二是现在30岁的我。我已经不再注意“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而更加关注“比落雪更重要的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事情。”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我还认识到人生中也有冬天。我虽人到中年,可我分明感到生命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我必须要储备好温暖来对付生命的冬天。这就是更重要的事情。
三是将来的冬天。
②将来的冬天看不见,怎么能够抚摸?
正如作者在《冯四》中说的那样“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便明明白白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了你的全部未来;而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的全部过去。
你不可能活出另一种样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劲。”
那么,母亲现在的苍老憔悴,姑妈的等不到春天,她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
我逃也逃不掉。甚至我也可能如同那个路人,在将来的生命的旅途中猝然跌倒,再也不能爬起来。
就是说,作者早已抚摸并预言未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2.反常二:我渴望寒冷被别人分担一点:“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而这次,一夜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姑妈渴望春天到来,哪怕和她不能分享:“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这两者是否矛盾?
不矛盾,而且非常统一。这是无理而妙。别人无法帮我承担寒冷,就像别人也无法排除姑妈独享春天一样。这两个荒诞的想法,尽管无理可说,但都突出了人物彻骨的孤独,所有的人都注定一个人面对寒风吹彻的痛苦和无奈。
3.反常三:刘亮程是一个温暖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种寒冷的文字。他意欲何为?
在生命的冬季到来之时,每个人都孤独的在路上,至亲的人也无法帮助我,我们只能独自面对。棉袄再厚,也不能御寒;炉火再旺,也显得苍白;热茶再热,也无法持久;
春天来了,照样会走;就算儿孙满堂,子女孝敬,生命该衰老的还是要衰老,该飘零的还是要飘零。自己生命的冬天,还是要自己一个人面对。
这就回到了刘亮程的哲学。每个人都被抛在这个路上,所有的痛苦都需要我们一个人承担,所以我们需要积攒温暖,不仅是为了资助爱人,也是为了资助自己。比寒冷贫穷更可怕的是人的自私与冷漠,这是比自然之冬、生命之冬更严酷的精神之冬。
有关《寒风吹彻》的主旨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作者对生命冷漠的哀鸣;有的人认为,文章表达了原生态的生命特征以及卑微生活者的无可奈何,特别是那种贯穿全文的透骨寒冷;有人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冰冷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作者一颗火热的心。
知识链接
他的作品,阳光充沛,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林贤治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李陀
刘亮程散文的生命意识
1.生命的整体性和关连性
第一,生命的来源——阳光
第二,自然的生命眼光
第三,众生平等,万物一体
2.生命的伤痛与荒凉
第一,生命的脆弱与限制
第二,生命与时间
第三,劳动是荒凉的
3.生命的恐惧与焦虑
第一,存在的恐惧
第二,生命意义的焦虑
第三,只有故土,没有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