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教学设计
寒风吹彻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
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讨法;阅读体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生命的苦难;
培养“从苦难中寻感动”的精神;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学流程
一、课文预习【形式:课前熟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刘亮程的一篇散文——《寒风吹彻》,深入他的内心,看看他对冬天的独特感受。
三、作者介绍【结合《精讲精练》】
四、文本研习【PPT展示预设的4个问题,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在作业本上写出答案。】
1.“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2. .“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请结合全文,探究“寒风”在文中的含意。
4.文本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
【参考答案】
1.“我”在成长中被寒风吹彻
“路人”在跋涉中被寒风吹彻
“姑妈”在等待春天中被寒风吹彻
“母亲”在年迈岁老中被寒风吹彻
【预设本体的目的:本题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2.困难与挫折先是从肉体上对人进行摧残,接着再对人的精神进行摧残.直到摧垮一个人的斗志,夺去一个人的生命.
【本题是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种题在回答时要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3.“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存在于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等。
【这道题的答题关键是要注意“寒风”实指和虚指两个方面。在此处可以结合题目,做更深入的探究,那就是“寒风吹彻”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所有的人都免不了被寒风吹彻,从深度的角度,寒风将吹彻我们整个人生,并且痛彻骨髓。】
4.作者是借助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既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也写出了生命固有的坚韧质地,苦难中温暖而庄严的人生。
【通过透视所有生命都免不了“寒风吹彻”这一生命体验,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生命的苦难”或“苦难是人生的常态”。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直面苦难(坚忍地活,平静地活);胸怀悲悯(心怀温暖地活)】
备注: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老师也适时适当地做点评,规范答题的思路。
五、小结
师:贫穷苦难常会打乱甚至吞噬我们的生活————懂得承受
人难免孤独————学会爱
衰老死亡无法抗拒————珍惜当下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分科教学,语文的地位得以凸显,很多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其总体成绩总是难以跃上更高的台阶,这就是著名的“短板效应”。语文在英语和数理化生的夹缝中在整个社会的误会中苟延残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在大量的理科作业的挤压下逐渐萎缩,语文就成了少人光顾甚至无人光顾的小地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语文在理科的整体教学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母语——汉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视。“语言文字的没落,意味着文化的没落,而文化的没落,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没落。这是一种长久的没落。”
在学习英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可偏废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因为后者才是我们的根本。
效果分析
上完本节课,有喜悦也有遗憾,我认为本堂课生成了一些我预期的东西,很欣慰。
对于第一题,想到了那些人和事,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与概括,学生答得内容比较全面,但对事件的概括不是太到位。啰嗦且有的没有要点。
对结合全文,探究“寒风”在文中的含意这道题,学生大多数都能写到它指的是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但对于虚指这一面,即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存在于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等想不到。
最后一题,或许受阅历的限制,理解的比較肤浅。
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每上完一节课后总是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这也正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再接再厉。
教材分析
刘亮程的《寒风吹彻》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意味,作者用质朴、散发着泥土气写出他对生命生活真谛的透彻感悟:生命中必然要面对的孤独无助、冷峻沉重甚至绝望残酷,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受的寒风吹彻,无从逃避。但文本的主旨不仅停留在感叹生命的孤独和悲凉,还阐发了一种悲悯的温情,这一点与刘亮程的另一篇文章《对一朵花微笑》对比阅读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寒风吹彻”最终是为了“春暖花开”。当寒风吹彻摇撼着生命的活力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温暖,一点热力即清醒、坚韧、期盼与关爱来暖和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延续自己和他爱人的生命。
测评练习
一、基础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
暄.暄飕.悄.无声息蜷.缩奖掖.暖和.蜗.居凛冽.清新隽.永兴.奋
二、作者介绍【结合《精讲精练》】
三、问题探究
1.“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
2. .“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请结合全文,探究“寒风”在文中的含意。
4.文本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
四、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既然可以为母亲挡住一丝寒冷,是否也就意味着可以帮助母亲。让她不用一个人孤独地过冬?
2、既然“我”意识到了情感交融对于年迈的母亲的重要性,感觉到了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为什
么“我”仍然无能为力?
课后反思
用李锐评价刘亮程的话说“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寒风吹彻》正是这样一篇文章。
这课很实用。这是一位听课老师的评价。很显然,这里的实用指的是应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其实,这也是我尝试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或许,一般人把“实用”理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对将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等同于语文能力。但很多时候,每个问题学生多多少少都能说个一二,但是呈现到作业本或答题纸上却达不到点子上。所以,
本学期的现代散文我选择了几篇做了这样的尝试,出四个问题,上课4个同学去黑板,一人一题,写出答案。其他同学四个题目都答到作业本上,然后再讨论交流,分析题目答题的思路,到答案遗漏的要点。
尝试了几节课后,特别是像《寒风吹彻》这种比较复杂的叙写人生况味的长篇散文,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这样的教学似乎有一种学生情感与智慧双重缺席的感觉,当阅读与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无关,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无关,与学生的创造智慧无关,阅读或许变得毫无意义了。总之,这样的设计感觉还有遗憾。
课标分析
《现代散文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是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有关选修课程设置的要求编写的选修课教科书,旨在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激起对散文的兴趣,对中外现代散文的艺术面貌有大概的了解,对中外散文名家名篇有一定的积累,掌握散文鉴赏的一般方法,并且唤起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进而以散文化的方式表达自我的热情与勇气。
本教科书在传统散文文体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散文艺术的当代发展与学习的需要,作了新的思考与实践,从题材与表现手法上对文本作了分类,分为写人、记事、抒情、写景、状物、说理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专题名、导语、文本、资料链接、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组成。导语是对专题要点的简要提示;文本是从中外现代散文中遴选出的名家名作,总计33篇,并就必读与选读问题提出建议;资料链接是中外名家有关散文的论述,包括散文的文体特点、鉴赏与写作等方面,与导语、文本一同构成一个学习场;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则是学习方案的设计,目的是搭建起作家、作品、编者与老师、同学对话探究的平台,两者又各有侧重,前者重在对文本的研读与思考,后者则重在知识的积累、问题的探究、活动的体验以及写作的实践等拓展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教科书按大纲要求以一个学习模块来设计。同时,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与不同要求,保持了相当的弹性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