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位经典⼈物的形象分析
《红楼梦》⼋位经典⼈物的形象分析
  引导语:《红楼梦》这部书在⼈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中国古代⼩说的顶峰,下⾯是⼩编收集的其中⼋位经典⼈物的形象分析,我们⼀起来学习吧。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说中⼀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沥⾎,披阅⼗载,增删五次"长期艰⾟劳动才给⼦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量,⽴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掌""读⽽艳之";⼜为了品评书中⼈物⽽"遂相龃龌,⼏挥⽼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正⾯我就从⼀个《红楼梦》欣赏者的⾓度来对其中的主要⼈物进⾏⼀些评说。不当之处,还请⼤家给我指出、改正。  红楼梦经典⼈物⼀贾宝⽟赏析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物,⾸要的当数男主⼈公贾宝⽟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物,作者曹雪芹在其⾝上着⼒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甚⾄⼈⼈还说
这⼀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但据我看来,这⼀典型形象绝⾮作者的实灵⾃作,⽽是作者根据现实⽣活中同类型的⼈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村夤缘复旧职林黛⽟抛⽗进京都》中有两⾸《西江⽉》,是这样描写宝⽟的:
  ⽆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得好⽪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章。⾏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望。天下⽆能第⼀,古今不肖⽆双。寄⾔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西江⽉》后,就此认定了宝⽟是⼀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西江⽉》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家长对宝⽟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作者正是借《西江⽉》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章,⾏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于经济之道",不愿⾛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
济世的⼈⽣道路,⽽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于⼋股时⽂更是:"后⼈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听了⼗分逆⽿,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坐坐,我
这⾥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封建主义⼈⽣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卑"的封建传统观念⼤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孩⼦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回中,他发表了⾃⼰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为万物之灵,凡⼭川⽇⽉之精秀只钟于⼥⼉,须眉男⼦不过是些渣滓浊沫⽽已。""⼥⼉是⽔做的⾻⾁,男⼈是泥做为⾻⾁。我见了⼥⼉便清爽,见了男⼦便觉得浊臭逼⼈。"后来随着宝⽟逐渐长⼤,他的思想也⽇趋成熟,他⼜发现"⼥⼉"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由出嫁前的"⽆价宝珠"到出
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孩。因此,他在⾏动上才表现出了对⼥⼉不同⼀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弟之表率",但宝⽟却是"不要⼈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得⼨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即使被贾环有意⽤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家乱玩⼀阵,""撕扇⼦千⾦⼀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钏受辱⾝死,宝⽟念念不忘,不顾给凤过⽣⽇这等⼤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的话如何信得?什么“⾦⽟良缘”?我偏说“⽊⽯姻缘”"。甚⾄拉着袭⼈的⼿把对黛⽟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说贾宝⽟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发⽣冲突,对抗⽐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空幻的思想。
  红楼梦经典⼈物⼆林黛⽟赏析
  林黛⽟这个⼈物在读者⼼中的影响与贾宝⽟⼏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塑造的另⼀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她的敏感多疑,⽤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上⼜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的家世、出⾝,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个贵族阶级的⼩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不接。"O六⼗⼆回)可见她对于⾃⼰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的。当湘云等⼈说⼀个扮⼩旦的伶⼈模样很象林黛⽟时,她是很⽓恼的。"黛⽟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着我⽐戏⼦,给众⼈取笑!"(⼆⼗⼆回)这⾥不仅是由于她使"⼩性⼉",⽽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们----例如伶⼈--- 之间划下了⼀道深深的鸿沟。从⽽认为把⾃⼰与这类⼈相⽐,是对⾃⼰的⼀种侮辱。这⾥,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盾最激化的时候----宝⽟挨打时,黛⽟却在宝⽟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四)在这⾥,黛⽟劝宝⽟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对此不但没有反感,⽽且"⼼下暗服"(四⼗⼆回)从此变得眼宝钗⾮常亲密。那么这⾥黛⽟⼜是凭借怎样的⼀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的性格与她所⽣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在贵族世家,⾃幼受⽗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的性格也就不⾜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
叛逆。
  林黛⽟出⾝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较开放的南⽅,加之⽗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每时都发⽣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年三百六⼗⽇,风⼑霜剑严相逼","⼀家⼦亲⾻⾁,⼀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种险恶的环境下,黛⽟得不到⼀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家长。她眼⾥揉不得沙⼦,⼼⾥装不下尖埃。⽆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她那"⽐⼑⼦还厉害"的⾔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暗和丑⾏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是任性、多疑、敏感、⼩⼼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她这种独特的⽅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本正经地向她宣扬:"⼥⼦⽆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且她还和宝⽟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股
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为官做宦,从来不⽤"仕途经济"⼀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因⽽深得宝⽟敬重,被宝⽟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和⼩家⼦性⼉为由,⼀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观园,最后含屈⽽死。这⾥封建势⼒彻底抛弃黛⽟的讯号。从此黛⽟的状况每⽇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赢得了爱情却⽆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的艺术形象深⼊⼈⼼,打动了读者,令⼈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个活⽣⽣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
  红楼梦经典⼈物三薛宝钗赏析
  说完了宝黛,那⾃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对于这个⼈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压迫,毒害的千万个⼈物的其中⼀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有
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有命⽆运的⼈。"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不晓,各地风⼟,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因此宝⽟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观园⾥是有⼝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可与黛⽟相媲美。⾄于她那"⽐黛⽟另具⼀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个才貌双全的少⼥。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个⼩丑,⽽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是通过她⽇常⽣活中的⼀⾔⼀⾏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样真情流露,⽽是常常深隐⼼机。她表⾯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寡语",⼀举⼀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帝"的野⼼。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年"虽然表⾯不⾔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事复杂,⽭盾交错的环境⾥,
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甚⾄就连那个⼏乏忌恨⼀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会做⼈"。
  "会做⼈"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所夸赞。宝钗"会做⼈","不关已事不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样⽤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是充闻⽿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明⽩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做着些见不得⼈的丑事的封建主⼦们便赞她"会做⼈"。宝钗"会做⼈"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统治者不露声⾊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的喜好说了⼀遍。⼜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当做⾃⼰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逼死⾦钏⼉后,她和袭⼈扣听到消息,就连⼀向奴性很强的袭⼈也不觉流下泪来,⽽剥削阶级冷酷⽆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跑来王夫⼈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钏⼉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两银⼦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常⼤⽅,表⽰了她并不忌讳把⾃⼰的⾐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服来。⾄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度⽇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为病中的黛⽟送去燕窝、糖⽚。甚⾄就连赵姨娘这个众⼈嫌弃的⼥⼈有时也能得到⼀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当⾯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的命号,⾃然不能发⽕,只能把努⼒埋在⼼底,⼀笑了之,让袭⼈对她"会做⼈"的名声⼜多了⼀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且常常借"做⼈"的机会来表现⾃
⼰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家带东西来请⼤家,但出门叫⼀个婆⼦来却说:"明⽇饭后请⽼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的宝钗表⾯上是帮了贫弱孤⼥的⼤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段"⾦⽟良缘"⼀次打击。她借⼝请⼤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家长。她处处⼩⼼,处处为了讨好贾母⽽布置。如此可见"会做⼈"的宝钗是怎样"会做⼈"的了。
  宝钗另⼀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所说的"⾦⽟良缘"认为是胡说,⼜说⾦锁沉甸甸的戴着⽆趣,但实际上并⾮如此。宝⽟去看⽣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重新翻过来细看"⼜"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对⼉",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注意的⽬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趣的⾦锁从⾥⾯的⼤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锁专等⽟来配,⽽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堪配宝⽟。虚伪⽽"会做⼈"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分为掩盖,⽤她深隐的⼼机暗⽰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们⼼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点启⽰。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应⼿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红楼梦经典⼈物四王熙凤赏析
红楼梦史湘云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家塑造了⼀个成功的反⾯形象,那就是凤。在她的⾝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
  王熙凤是⼀个描写的⾮常⽣动的⼈物,她出现在哪⼉,哪⼉⾄少就会有热闹。年仅⼆⼗岁的她就主
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我们通过冷⼦兴之⼝对她的介绍:"模样⼜极标致,⾔谈⼜爽利,⼼机⼜极细,竟是个男⼈不及万⼀的""年纪虽⼩,⾏事却⽐世⼈都⼤。如今出挑的美⼈⼀样的模样⼉。少说些有⼀万个⼼眼⼦。再要赌⼝齿,⼗个会说话的男⼦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较淡漠。但她第⼀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地呈现在读者⾯前,教⼈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祖宗把她的外孙⼥⼼肝⾁⼉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李纨和众⼩都"个个皆敛声屏⽓,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个⼈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句话却给⼈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个"凤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接着短短的⼀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个⼤忙⼈,⼤红⼈。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帕拭泪,⼜忙转悲为
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喜欢表现⾃⼰,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的露⾯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并⼀步步地揭⽰出其性格的其它侧⾯,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个完整活⽣的凤。
  作者不仅从正⾯描写了凤,⽽且最常⽤的还是通过别⼈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番周折后才等到"凤""下来"时,却只听⼈声未见⼈影,⼜经过摆饮,"半⽇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见到的凤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内拿着⼩铜⽕箸⼉拨⼿炉内的灰。平⼉站在炕沿边,捧着⼩⼩的⼀个填漆茶盘,盘内⼀个⼩盖钟。凤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但"犹未起⾝时,满⾯春风地问好。"这⼀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笔,⾜以传神。尤其是她"拨⼿炉⾥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了⼀个贵族⼤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兴⼉对其评论:"⼼⾥⽍毒,⼝⾥尖快""嘴甜⼼苦,两⾯三⼑,上头⼀脸笑,脚下使绊⼦,明是⼀盆⽕,暗是⼀把⼑",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的性格特征。
  从第⼗⼆回起,作者陆续通过⼤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性格的真实⾯。"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
现其性格的险暗⾯。"弄权铁槛寺",⽔⽇庵的⽼尼姑求凤拆散张⾦哥的婚事,结果凤得了三千两银⼦逼死了⼀对⽰婚夫妻。然⽽就在其利⽤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常明显。
  凤不象贾政、王夫⼈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具,她做坏事⾃觉不⽽⼤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就⾏",表⽰⾃⼰敢于向任何阻⽌她做坏事的⼒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的⼈⽣哲学⼤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负我"。但⼈们⼜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却以⼥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利贷,甚⾄把丫环仆⼈们的⽉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就要⼀⼆百两银⼦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
  在"五熙凤⼤闹宁国府"这⼀典型情节中,作者⽤了近⼆回的篇幅全⾯⽣动地展现了凤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事⼉以后,凤从兴⼉嘴⾥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对尤⼆先是虚⼼假意地笼络,骗其⼊住⼤观园后,⼜借⼑杀⼈。⽽为其"显威"⽽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被灭⼝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