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
影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曾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这部影片以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约翰?纳什为原型,讲述了他与(前)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朋友、同事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心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心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1
《美丽心灵》一部讲述精神世界电影,是诺贝尔经济奖得住约翰.诺什的传记电影。他是一个天才的数学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才20岁的时候就创造出今后几十年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的博弈理论,但是在发现这个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他进入了走火入魔的状态,在幻象和现实中分不清,常常陷入了自己意想的世界,和那些意想的人打交代,并做那些人交代的事情。在成功入主普林斯顿大学最有名的惠勒研究室 ,并帮五角大楼解决了一个军事上的数学难题以后,他的幻象变得愈发明显,他幻象了一个大人物让他出冷战时期苏俄对美进攻的间谍密码,并且越陷越深,最后完全走火入魔,不得不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期间精神反反复复,足足经过了三十年,一直到1995年,在自己的意志和妻子的努力下,才逐渐走
出了那个幻影的控制。
他常常能看见的是三个人,一个是攻读博士时候的一个葡萄牙室友,这大概代表他精神世界所需要的朋友,因为他是一个孤儿,人际交往能力很差,只能和这个朋友交流。第二个是这个室友的外甥女儿,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他常常抱她,并满足她的一些可爱要求,她给他带来一些家庭所需要的温馨的感觉。第三个人是一个间谍头子,给他布置中情局的秘密任务,要他到破译苏俄进攻美国的密码,这个人给他实现了英雄主义的感觉,他在这个工作中完全奋斗得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逐渐疯癫。
而其实,这三个人事实上都不存在,除他以外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但是他一直不承认,甚至在幻象的指示下差点伤害了深爱自己并一直支持自己的妻子。最后,他在强大的自我恢复意识的意志力下,逐渐开始学会忽略那三个幻影对自己的影响,变成了一个貌似正常的人,在三十年后,因为20岁创造的那个著名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电影用幻影的形式表现了人精神世界的一些渴望,并把这种渴望对人的影响表达得很具体。让我们知道被禁锢在精神虚拟世界的人到底正在承受怎么样的折磨和苦痛。其实那几个幻影人物刚出现在剧中的时候我个人还是觉得有点突兀,比如博士生怎么还会有这样奇
怪的同房,比如中情局让他破译一个密码非常用这样非常的交代方式等等,后来当然是揭开谜底了,所以虽然说虚拟的人物毕竟是虚拟的,有点像《盗梦空间》里的一个理论:你不知道从哪里进来的,但是你知道梦里发展了什么。这个精神的幻象对于数学家来说,并没有追根究底的一个来源的指示,只是当他内心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来了,后来他们发展得极其强悍,用非常的方式彻底颠覆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也或许,他在那样的一个虚幻的世界和虚幻的人物之间,才能更到自己的共鸣和自己的价值所在。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想就是:得什么病,也不要得精神病。这种病对于病人自己和病人的周围的人,是一种非人的折磨和摧残,病人这时候全无保护能力,完全像一个稚嫩的婴儿一样懵懵懂懂地存在于这个复杂的人间,动不动就带来烦。也许他自己未必痛苦,但是他的亲人,却是痛苦到了地狱。
那些一直在做白日梦的人,分不清梦境和现实的人,说到底也是一种精神分裂吧,就像电影中的这个人,他在虚拟的社会中和现实的社会中游离,完全看自己的意志选择呆在哪个世界里。而我们一般的人,当然也会意想一些精神性的东西,并有效满足自己,比如像阿Q等等人,或者现实流行的快乐制胜法或者秘密吸引力法则,无不是在利用精神的力量让
我们达到一个正面积极的对自己很有益的方面。当然,做什么都是适合而止,比如,电影中的主角,他精神的冥想太够份量了,一直把自己想得彻底严重地精神分裂了。
另外就算是人,每个人内心都有两种不同的自己,一个是对现实公众展现的自己,另外一个是自己偷偷分享的自己,而男主角在偷偷分享自己的过程中无意识剧烈放大了这种分享,从而放到现实的世界中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而且混乱。由此看来,不是内心的秘密都适合和人分享的,也不是内心的隐秘适合无限制的放大的,有些人会因为这类分享而觉得很害怕,因为那些内心的东西很多极其隐秘,甚至完全与公众的那一面形象和表现力背道而驰。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并没有精神分裂,因为一般人都用正常的意志力告诉自己哪些是可以放大的,而哪些是需要缩小的。比如我不就前告诉某朋友内心一个很真实的想法,此人一下觉得难以接受,而我自己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面听起来不符合主流意识的想法,至于是否实施和疯狂的放大,那真是另外一回事情。因为,隐秘的另一面,谁没有?
因此,说到人的精神世界,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而重要的话题,内心世界强大的人,会在两面世界的切换中准确到现实和虚幻世界中份量的分配,也能很容易辨识出两个世纪不
同的标识,而内心世界虚弱的人,会因为某一蛊惑的思想便会很容易走入入魔而难以自拔。所以说人是社会的人,还是需要在现实的社会的世界中多进行沟通从而得到真实世界的一些信息和能量,而封闭自己和世界片面的人,不能获得外界的力量来抗拒这种蛊惑的吸引,而会陷入精神的泥潭。
记得在某年的名片莱昂纳多主演的《革命之路》中的那个数学很好的疯子,他发疯的语言直指向最核心最赤裸裸的本质,从而让那些所谓的正常人完全无言面对这么残酷的真相。因此,疯子和正常人,是因为按照主流世界,大多数人的世界的标准来判断的,而我们认为的好或者不好,也是按照这种标准来区别的。就像《心灵之路》里面的那个数学家一样,周围的清醒人认为他在那个虚幻的世界中是痛苦的,而他自己,却未必这么觉得,他觉得自己离真实是最近的。因此,另外一个恐怖的结论也许是:只有疯子才最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
《美丽心灵》观后感5篇优秀范文合集2
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一电影——《美丽心灵》。那是第一次看,并没有思考这电影为什么叫《美丽心灵》;也没有仔细思考电影中的人物如何。只觉得其中的
主人公是一个对学术的态度近似疯狂,但不善于与人交往的人,仅此而已。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纯粹也是娱乐性质的。
回到家后,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又看了一遍。而后发现,这次再看却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我从这部片子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它激励着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目标;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要怎样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电影的主人公纳什在学术上的近似疯狂真的让我佩服。电影一开始,并没有说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那时我看到他在窗户上写的一条条我看都看不明的算数式子,连鸽子的活动的路径他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我心中真的生出由衷的敬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物,科学家们都想研究出点什么来,或许这就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却正是我们现在学习可贵而必需的。扪心自问,我自己却是缺少这一精神。从小学到高中,或许多是活在升学的压力下而学习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获取高分而学习。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觉得自己从小学到高中获取的东西真的少得可怜,除了课本还 是课本。上到大学来回顾这些东西,发现自己的知识面真的是窄之又窄。我们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去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其他。
要想更好的活在这世上,就要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去考察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再去学习,我相信,我们会学得更好。
等电影说到纳什原来是个精神分裂病患者时,我顿时惊讶了。一个病患者竟然都能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做出如此大的贡献,真的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他背后支持他的,除了他的妻子,还 有他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在病魔面前,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又有多少人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而谦卑的纳什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纳什顽强的意志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正是他感动我们的魅力所在,正是他美好心灵的体现。其实,无论是在学术还 是在生活上,我们都应该像纳什一样拥有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拥有一颗美好纯洁的心灵。即使不能再学术科研方面做出什么成绩,不能对我们的社会有大的贡献,但至少我们凭借这股顽强的劲而认真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过,至此,我们无悔,我们这一辈子没有白活。另外,纳什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的人,拥有了目标,我们的奋斗才有意义。
另一个感动我的是纳什实事求是的性格。当被告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并询问他的病况的时候,纳什并没有为了上台领奖而隐瞒自己的病情,他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实况,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一点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凡是不要逞强,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也是我从纳什身上学到的。
美丽的心灵而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纳什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有时候,他过于直接的表达方式会招来别人的不理解与不满。这也告诫我们,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怎么想就可以怎么说,在不违背自己原则下,有些事情是可以委婉的表达出来的,有些事情,不要以为自己能够接受别人就一定能接受。有时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实,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也在努力地学习与人交往,我是一个内向,不善言辞的人,我希望自己在大学里面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改善,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