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篇一:《辛弃疾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
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下之,使隶京 下:使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壮:以 为壮士。
  C.辟江东安抚司参议 辟:征召。
鹧鸪天送人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高雅,文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 以其无礼于晋
  B.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师不必贤于弟子
  C.即劝京决策南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不为迎合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
  12.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杀他,因此南归。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活捉张安国率残部南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3分)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4分)
  (3)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5分)
  篇二: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词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
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9.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4分)参考答案:8.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9.壮志难酬的愤激。“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
  篇三: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全国三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
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 五藏山经 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
  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
  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
  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
  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
  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
  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