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寒夜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寒夜作
    揭傒斯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时令当在凉秋。如用“映”“点”“著”等替代,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一叶落”的声音何等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人在他乡的无奈与悲凉,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到作者由宋入元,有改朝换代后的不适,“虚馆人不眠”,还为官有朝不保夕之感,“时闻一叶落”,也在诗中隐隐表现出来。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1.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①描写了想象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2分)
    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3分)
    (意思对即可,共5分。)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赏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干道八年(1172)滁州(今属安徽)任上,是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自己感慨之情。全词运用对比的手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本篇为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情景,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也抒写了老大无成迟暮之悲。“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三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深沉悲慨的基调。面对眼前离别的酒宴,词人思绪万千,觉得兴致趣味消减,开始担心害怕匆匆飞逝的流年。词中并未点破词人所忧闷的事情,但从“老来”二字,可见端倪。辛弃疾写本词时,正值壮年,却以老迈自居,为何?联系当时的局势,就可理解。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本是大材小用,而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生,眼看北伐遥遥无期,词人担心自己老了,再也没有报国的机会,于是直言“老来”,而又“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此时已到了中秋之日,而友人又要离去,再加上自己身处政治逆境中,怎能不觉悲凉愁闷?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流水也无情全不顾人感受,和西风一道只管送你的归船。“都不管”和“只管”二词,一语双关,既是责怪流水与西风的无情,又暗示范倅离任是因朝中恶势力当道。末二句笔锋陡转,转为温馨平和的场面,好在你回去便可吃莼菜鲈鱼,中秋夜和儿女一同欢聚灯前。此句为词人对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的想象。
    下片写别后情景,以浪漫的想象,设想友人将有美好前程,也抒写了词人愁肠病酒、报国无门的苦闷。
    全篇章法起伏跌宕,风格沉郁顿挫。
舒亶《虞美人·寄公度》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一枝梅。
    [注]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①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①芙蓉落尽:表明已属秋季,花残香消。芙蓉:即荷花。天涵水:指水天相接,苍茫无际,更显空旷寂落。
    ②背飞:朝另一个方向飞去。
    ③寄我江南春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3)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赠词,请你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之下写成的。
    (4)最后一句中的“一枝梅”与词中的哪些语句有呼应关系?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
鹧鸪天送人    (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4分)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4分)
    (3)作者在一个“雪满长安道”的日暮时分,看到花落燕飞,勾起了他对远在江南的友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意对即可)
    (4)“一枝梅”与词中的“背飞双燕贴云寒”与“雪满长安道”两句有呼应关系。前一句中的一对燕子相背而飞,让他想到与朋友的分离并感到心寒;后一句的雪满长安道,也让他感到寒冷。江南相对西北,春天要来得早些,如果朋友赠上一枝梅,能使作者寒冷的心得到温暖。(意对即可)
    【问题】
    ⑴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2分)
    ⑵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3)这首词上下阙写景的角度或手法有何不同?词的上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4)这首词中“涵”、“贴”、“寒”、“满”等字用得很好,请选择其中两个联系全诗分析其运用特点或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
    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1分)
    (3)上阙写的实景(眼前景),下阙写的是虚景(想象之景),手法是虚实结合;答深秋之景和冬景亦可。写出了深秋苍茫萧条寒意侵人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悲凉的心境。
    (4)“涵”字写写出了深秋时节天空的苍茫开阔和水天一的特点,意境阔远;“贴”字极言燕飞之高犹如云去,极目难及;“寒”字以感觉写视觉,以景写心,使人联想到“高处不胜寒”;“满”写出了雪之大,暗寓见友之难,行路之难,突出了思友之情。
    【问题】
    [注]①浮生:指人生。②尊: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5分)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独”,即孤独,独自,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透露出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5分)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6分)
    翻译: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请寄给我
一枝江南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