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5篇范文)
第一篇:《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棠下小学 杨小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 “多些”“少些”。
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兔比赛时折的,
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 小猴和小兔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 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 小兔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兔少。引导: 你怎么看出小兔赢了?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 小兔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些”)提问: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得出: 小猴折的比小兔少一些。(板书“少些”)
[设计目的: 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 “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听课的老师,谁愿意说一说我们教室现在有多少位老师?请大家数一数。学生活动,数出教室老师的人数。
谁再来说一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分别板书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
提问: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学生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少;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
引导: 学生比老师只多一点吗?(不是)得出: 学生比老师多得多,老师比学生少得多。
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4、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
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引导: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目的: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
二、质疑反馈,点拨引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  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  师:多勇敢,不懂就问。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几岁啊?  生:想!
  师:(故作神秘)你们猜一猜啊。  生1: 26岁。  师:比26岁多一些。  生2:35岁。  师:比35岁少一些。  生3:33岁。  师:比33岁少一些。  生4:30岁。  师:再多一点。  生5:31岁。
师:是啊,你们才7、8岁,老师的岁数可比你们多得多。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活动
出示: 小猴拿着卡片50,小兔拿着卡片45。
讲述: 小兔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 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设计目的: 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第二篇: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39页、40页。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猫折星星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通过做一做,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材在编排上,把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教师和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别。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事物的多少总是相对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教室呢,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例题图)你知道3个小动物分别做了多少个吗?(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小狗做了10个)
2、谈话:看来他们做的都不一样多,首先,我们来比小猫和小猴做的星星,你能比一比吗?(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点)你知道多一些是什么意思吗? 刚才我们说的多一点在数学上就用多一些来表示——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