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课后习题及详解
1.试将元代美术与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答:(1)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繁荣,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题材风格多样化,画史和绘画著录取得新的成就。
(2)元代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宫廷画院,社会上的职业画家也失去了宋时的活跃局面。士大夫绘画在宋、金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他们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注重笔墨性能的发挥,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宗教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后一次高潮。
2.元代初年有哪些遗民画家?试结合作品论述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答:(1)蒙古人推翻宋室征服全国,在一些汉族文人的思想上引起极大的悲愤。他们多以隐居的政治态度表现对故国的忠贞,成为前朝的遗民,并从书画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形成富有特的“遗民画”,其代表画家有龚开、郑所南、钱选等人。
(2)三位遗民画家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分别是:
①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淮阴人。曾画瘦马、钟馗以及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等,并于其上题诗以明志。《中山出游图》画钟馗携带其妹出游,随从皆奇形怪状之鬼卒,此图却以幽默的手法画钟馗统领鬼的情状,有的鬼怪被捕捉缚绑挑在竿上,似有借以表达驱除异族的观念。
②郑所南,字忆翁,号所南,福州人,擅作墨兰,画兰多不画根,更无坡地。郑所南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③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霅溪翁,吴兴人。作品有《柴桑翁图》《归去来辞图》等,表现陶渊明乘坐扁舟归隐田里的情景,以宁静的田园风光衬托诗人不甘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怀。他的画具有生拙细致而雅洁的风格,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人物多画历史故事,陶渊明归田隐居是他常画的题材;他的山水继承唐宋山水画技巧而自出新意,笔墨苍秀而不过分追求形象真实,具有独特的风格。
3.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
答:(1)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的见解有:
①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②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③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④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2)其艺术成就有:
①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②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③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④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3)其艺术影响有:
①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思维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仅体现在绘画上,而且也广泛地渗透于诗文、书法、篆刻等领域中;
②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
答:(1)擅长墨竹有李衍及柯九思,擅长墨梅的王冕。
(2)他们的艺术特分别是:
①李衍为画竹深入竹乡,对竹的“形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李衎不仅能画双勾着竹,又善墨竹,笔法精谨,意态生动,他的《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的气概。
②柯九思画墨竹行笔用墨疏密浓淡得宜,传达出高雅的风韵,他的《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
③王冕擅长墨梅,其所画墨梅继承扬补之传统,所画梅花千花万蕊,老干新枝,富有生意。他的《墨梅图》,花瓣以水墨晕点,自然而富有变化,以梅花寓示志趣,表露了不甘与黑暗腐败同流合污的精神。
5.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答:(1)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
(2)王蒙(1308~1385),生活于元末明初,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頫学画,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湿润华滋,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3)黄公望(1269~1354),得到舅赵孟頫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到了晚年,又“卧青心,望白云”,深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形成自己“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4)倪瓒(1301~1374),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6.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发展和创新?
答:(1)元代花鸟画家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等。王冕墨梅
(2)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勾勒点染
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
7.元代有哪些重要的寺观壁画流传下来?试结合时代背景论述其艺术成就。
答:(1)元代流传下来的寺观壁画有山西的永乐宫壁画、兴化寺壁画、广胜寺壁画和甘肃的莫高窟壁画。
(2)这些流传下来的寺观壁画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①永乐宫原址为道教神仙吕洞宾的故里,从唐时即建有祠堂,金代续有兴建,元代成为全真教之中心。其壁画形象表情极为丰富,或喜,或怒,或妙相端严,或拱手恭立,顾盼呼应,栩栩如生。勾线圆浑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赋浓艳,在服饰、法器的一些部位又采用了沥粉堆金以加强装饰效果,使壁画更加显得富丽辉煌。
②元代莫高窟是较为典型的密宗洞窟,如465窟,分为前后二室。后室为主室,正中窟顶藻井画大日如来一铺,覆斗形的四面披皆绘佛像,东部画阿閦佛,北部画宝生佛,西部画阿弥陀佛,南部画不空成就佛,五佛各处一方。画法基本为单线平涂,略施渲染,形象神秘怪异,彩鲜明强烈,体现着喇嘛教壁画的艺术特。
8.元代有哪些知名的书法家和作品?他们在书法上有何贡献?
答:(1)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其小楷代表作有《过秦论》《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具有深厚的功力,其结体妍丽,行笔道劲。其书法风格在当时独步一时,赢得“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的盛誉,成为元代前期书坛的领袖。赵孟頫书法能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造诣相当高,以楷书和行书尤为精绝。他在书法上力纠南宋人过分刻露而缺乏蕴藉的流弊,主张超越唐宋,力追晋人,他在书法实践中走的是师古而创新之路。他广泛吸收诸家成就,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和李邕中借鉴最多,最后熔铸出平和雅正、雍容华美的“赵体”。
(2)鲜于枢是另一位元代大书法家,他的中楷书《老子道德经》的上卷里可见他受
虞世南的影响,大楷《麻徵君透光古镜歌》结体疏朗,笔势雄健,自然流畅,较小楷为佳,其行草书最为人称道,如《跋王庭筠幽竹枯槎图》笔意萧散,闲婉道劲,自成一家他。鲜于枢擅长楷书及行草书,尤以草书最佳,其楷书学唐代虞世南、褚遂良,进而上溯钟繇、王羲之,行书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则从张旭、怀素处受到启发。在书法上非常重视独创和强调胆力。
9.列举作品论述元代宗教雕塑的发展和成就。
答:(1)佛家雕塑著名的有飞来峰造像。飞来峰造像始凿于五代,止于元代,现存元代龛像约有龛86
个,造像117躯。飞来峰元代龛像规模大小不等,题材以佛、菩萨、度母为多。其佛像衣饰均为顶有螺髻、方额圆頫、肩宽收腹、细目小口样,神志庄重安详,流露出智慧怡悦的微笑,是元代雕刻匠师融合了汉藏两种佛像的造型而创造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的作品。菩萨造像衣褶繁简、疏密、深浅变化,也都处理得颇见匠心,较好地表现出衣饰的式样、质地以及形体姿态的真实美好,并且也助成菩萨形象内在的圣洁庄严感。
(2)道教雕塑著名的有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玉皇庙位于山西晋城,创建于北宋熙宁九年(1078),金泰和七年(1207)重建,以后屡经修葺,该庙后院西庑二十八宿殿中的二十八宿塑像为元代所作。该组塑以人物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塑造了男、女、老、青、壮及文、武等各种不同类型神祇,极富有想像力。每尊星宿塑像都富有人的品格特征,神情毕现,栩栩如生。
10.元代工艺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在陶瓷方面有什么新的成就和创新?
答:(1)元代工艺美术在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金属与玉石工艺方面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