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昱《水仙子·幽居》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水仙子·幽居
    任昱
    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①,比邻分得山田种。宦情薄归兴浓,想从前错怨天公。食禄黄齑②瓮,忘忧绿酒钟。未必全穷。
    [注]①舂:舂米。②黄齑(jī):干盐菜。
    ①幽居:兼有两种含义:一是幽静的住处,一是幽人隐士所居。唐朝韦应物《幽居》。[1]
    ②涧水春:水碓舂米声。
    ③比邻:紧挨着的邻居,其前省去“向”,“从”等虚词。
    ④归兴浓:回乡隐居的心情很强烈。
    ⑤“想从前”以下三句:回想从前真是错怪了老天爷不照看自己;因为现在碗里有粗茶淡饭可吃,也算是一份俸禄吧;杯里有酒可喝,也可暂时解除忧闷。按这是作者自潮自慰的话。
    黄虀(ji),干盐菜。
    ⑥未必全穷:也不一定完全没法过日子。穷,不得志,没办法,和现代“贫穷”的意思不尽相同。
    1.请简析“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的表现手法。(2分)
    2.“幽居”之“幽”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涧水舂”之声衬托环境的幽静。(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环境之幽。与野云涧水为伴,远离闹市。②心态之幽。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有酒可品,远离官场,自得其乐。(每点2分)
《墨梅》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墨梅①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②满乾坤。
    [注释]
    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清气:清香的气味。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什么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
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
    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彩搭配。白的鸟与红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
王冕墨梅
    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
    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
    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有香,有动有静。
    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
    【问题】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参考答案】:
    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
    【问题】
    (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季节)雨后院落周围的景。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
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夏末(秋初),幽狭淡雅(清新)
    (2)①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②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