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秦腔作文(通用11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秦腔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1
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
庙会作文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
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2
我听过各种各样的乐声。有自然中的声音:水流、虫鸣、鸟叫……也有汽车鸣笛声、工地施工声……但我最喜欢的是乐声,尤其是喜欢洋乐声。对于京剧等“本土剧”,我倒不太喜欢,直到那一次西安之行,才让我有了改观。
西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秦腔”这一剧种。那一天,我们去了“易俗大剧院”。这是全西安最古朴,最正统的秦腔社。易俗社门边是几根大红的柱子,给人以一种热情的感觉。
看到这里,我不禁哼了一声。秦腔不就是吼吗?有什么好听的?
很快,我们就落了座。秦腔历史悠久,历代西北文人都称赞它。
正当一剧场的人吵吵闹闹之时,“噗”一声,秦腔开演了!
大厅立刻安静了下来,只听见时快时慢的鼓声。又是几声乐响,演员出来了!她身上穿着
蓝的裙子,脸上化着不浓不淡的妆。她扭动几下腰身,吸足了眼球。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女子形象,一开口就是一声“炸雷”。随着几下吼叫,演员又换个姿势,接着唱了起来。
这是什么歌?我的兴致又降了下来,“真是难听死了。”但渐渐地演员的音调略柔和了些,更富表现力。第二个人物粉末登场,第三个也唱着来了……
我忽然觉得,秦腔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味了!看似粗犷的唱腔,其实极富表现力,声音也不断变化着,升华、旋转,飞到艺术殿堂。
秦腔太有内涵了,每个动作都有板有眼,每个唱腔都一丝不苟。从豪迈的乐声中,我听出了:壶口瀑布的宏大气势,黄土高原的广阔无垠;我听出了,老农休息时闭上眼的哼唱,新郎新娘结婚时的鼓乐;我听出了陕北男人的俊秀豪爽,女人的贤惠坚强;我听出了文人墨客的典雅,陕北的淳朴民风……我甚至听到了陕北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决心与志毅!
好一个秦腔!好一个西安!好一个陕北!这真是中华文化的大成!我从此再也没有了对地
方剧种的偏见,只有尊敬独存。你问为什么?我的心早已和美妙的秦腔乐声一起,飞上了天。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3
秦腔,别名叫“乱弹”,是中国古老的戏曲之一。“八百里秦川齐吼秦腔”就是它粗犷豪迈的写照。今天,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纪念日,就随着我们小记者一起去探秘古老的大秦腔吧!
秦腔表演有很多绝活,比如难度很大的手绢功,板凳功,水袖功,以及辫子功和武打空翻等,其中,最吸引人也是最危险的一项绝活就是——吹火!为什么说它危险呢?因为你稍不留神,就会烧伤自己和其他演员。可是,如此危险的表演,演员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表演吹火的演员提前把松香用纱布包成小包含在口中,等上台表演时,把松香吹向火焰即可。
在《杀生》这部折子戏中李慧娘向杀手吹火的表演,令全场小记者为之惊叹喝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等我们看戏结束后,上台采访与演员互动交流时才知道,他们
台上表演的那么精彩绝伦,都是他们长年累月刻苦训练换来的成果呀!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为我们的大秦腔感到自豪!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4
6月10日是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我们宝鸡日报小记者来到市戏曲剧院,用眼睛、用耳朵、用手、用心感受秦腔的魅力,对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下午2时30分,我们小记者来到市戏曲剧院的排练大厅,首先,仝院长向我们介绍了秦腔的历史和基本概念,使我知道了秦腔的源头与核心就在咱们宝鸡的凤翔、岐山一代。还使我了解了秦腔的“四功”和“五法”。仝院长边讲边示范动作,我们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有位演员叔叔还给大家唱了一段丑角戏,赢得了场内小记者和家长的阵阵掌声。然后,我们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和演员学秦腔,演员每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学一句。大家从唱腔到眼神、表情、动作,都学得有板有眼、做得有模有样。最后,演员叔叔又一一介绍了秦腔的伴奏乐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戏曲演员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造就舞台上的精彩。真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还知道了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秦腔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爱上秦腔,让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秦腔的味道。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5
我,是一个地道的关中人。
在我长大的这片土地上,集聚了古老的文明,从而诞生出了各种各样代表关中的民俗文化,但是,令我最热爱的,便是秦腔。我忘不了我看过的那场秦腔。
锵!
锣鼓和音乐一起响,表演就开始慢慢进入高潮,此时人也慢慢停止了喧嚣。
不管是像我一样的观众,还是台上的演员,在骨子里都流的是最质朴、最热爱自己家乡的血液,都对自己家乡的民俗最热爱,也最懂、最了解它们。
秦腔表演开始了!乐手们所使用的乐器,都是类似像砖块、板凳、胡琴等乐器,也许这些
乐器并不是特别好看,但是,绝对用不得钢琴一类的西洋乐器——它们的乐音如水,小巧,与关中人,关中秦腔的粗犷,豪放丝毫不匹配。这是关中人天生的品格。吹拉弹打,是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种文化,是丢不得的,可是如今秦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我的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丝悲凉。
台上的歌手正忘情的“吼叫”,与此同时,还有配合默契的乐手为他演奏,这振奋的声音响彻了天际。他们的表演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他们如痴如醉的表演,让每一个关中人都能引起共鸣——自己故乡的乡音啊!
唢呐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演绎着最热烈豪放,响彻在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的脉动。
表演即将结束,而我呢,也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秦腔展示,更是为传承中华文明瑰宝的行为啊——这毕竟是关中自己的文化,让我怎能不对它进行称赞呢?
锵!
随着最后一声锣鼓声的结束,这次表演结束了。
仅剩下的,便是绕梁的余音,久久在耳边回荡。
人们似乎全然沉醉在其中了,愣了一下,才报以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表演拉近了生在关中的我和这古老关中戏曲的'距离,更增加了我对秦腔的喜爱。
我爱这家乡的秦腔,但随之到来的,是我对我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如果有人问我,你爱你的家乡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当然的!”
传统文化秦腔作文 篇6
落户西安,晚上出去散步,远远地听见了唱秦腔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枣园的自建乐班在唱秦腔,他们唱得有板有眼,伴奏、音响俱全,观众也不少,在场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声音、这场景却唤起了我久违的童年记忆——在河南生活了十五年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秦腔了。因为河南是豫剧的天下,在那里生活久了,我也能哼一句“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但始终不喜欢豫剧,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办得非常红火,每一届都有出类拔萃的小戏迷被身边的人喜爱,我却没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