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陶公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隐士:
您好
我在没有听说过你时就喜欢上了“隐士”这个称号,现在我听说了你不但了解你时,我真佩服得你五体投地。
在近日里,我拜访了你的大作,深深地为你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所折服;深深地为你的“衣沾不足惜,但事愿无违。
所震撼;深深地为你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所感慨;深深地为你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所吸引。
我从你的经历中读出了隐居生活的乐趣,你的著作无一不表现出你对世俗的憎恶,无一不表现出你对悠闲的隐居生活的喜爱。
我对你那种摆脱世俗烦恼和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高洁志趣所敬佩。
酒,是你的最爱;诗,是你的精神食粮;菊,是你的精神品质。
你的隐居生活虽艰苦,但你没有怨恨;你的饮食虽简单,但你有精神食粮。
陶叔,我和你一样,十分喜欢菊。
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有一事不明,请给我指点一下。
“隐”是一味的逃避吗
你为什么不像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为什么不与 -“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的那种精神一样呢
与其一味的逃避,不如与黑暗的社会搏斗。
我喜欢“隐士”,是因为隐士不像贪官污吏那样把名利、地位、金钱看得很重要。
但这些品质都在你的身上涌现出来了,所以我真得佩服得你五体投地。
其实,我希望你能“他人皆醉我独醒。
也希望你能大胆地面对现实,成为浑浊社会中的一缕清泉。
就到这里。
再见。
567个字
作文(我想对陶渊明写封信)急····
陶公的一封信
陶公:
近来在南山的生活仍怡然自乐乎
从初中到高中,您优美的诗文,我们总是口口相传;您放弃功名、追求田园之乐的故事已经跨越千年、传遍了大江南北。
您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心于公务,处江湖之远则陶然于田园,在放弃与追求的选择中,坦然而坦荡的一生,实在令后生敬佩。
披一件敝衣,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将锦衣华帽扔进了云山深处;把一杯浊酒,赏菊听松,写诗作赋,让心与自然亲密地接触。
一边是荣华富贵,一边是怡然田园,在命运的玄机前,您最终放弃了飞黄腾达的仕宦机遇,投身于山青水长的自然,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陶公,您也出身官宦,不忘祖父陶侃的遗训,心念天下苍生之疾苦。
您也曾经追求过那些权力、声望和理想,但在任彭泽令的日子里您并不快乐,因为追求仕途的一帆风顺常常要放弃自尊与人格。
悠然南山,满树黄花,狗吠深巷,鸡鸣桑巅的图景在您脑海升起。
于是,您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放弃了利禄,拂袖而去,追求自我,隐逸南山,用您独有的方式去抗争那社会的黑暗。
草露沾衣,您与露水为伴,戴月荷锄,你种的又岂是那稀疏的豆
田里的茂盛是您追求的怡然。
纵然短褐穿结,篮箪空乏,你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采菊南山,你与菊花为伍,那枝头的黄花傲霜独放,正如坚贞的你一样。
陶公,你得到了你追求的快乐。
有时,在人生重大问题面前做出放弃与追求的抉择是痛苦的,但常常在这一念之间,人生高下从此分别。
苏武,放弃荣华、卧雪牧羊追求的是忠心;屈原,放弃生命、怀石投河追求的是爱国。
无疑,您对官场的放弃,为你推开了一扇窗。
窗外,菊花满山,那是您追求田园后的美丽花开。
所以您赢得了历史的赞许,人民的敬仰,千秋万世的称誉。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如何去面对人生放弃与追求的抉择,陶公,您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作了感人的解说…
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东晋文学家、大诗人陶渊明对待读书的一种态度,或曰读书方法。
深思,实在是高明之极。
辨析陶公“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式、方法的含义,主要有三点:
其一:文化知识浩如烟海,“学海无涯苦作舟”。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好读书”。
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说是贫困潦倒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一生,好学不倦的一生,饮酒不节的一生。
他勤奋好学,特爱读书,学识淹贯,“历览千载书”,成为中国历史上名载千古的伟大诗人。
然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即使像陶渊明这样的大文豪也只能做到“不求甚解”。
这里所谓的“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的意思,指的一种读书方法。
第一层面上的意思:读书不讲求全部、全面地强记、深究。
看不懂的内容或地方,可以暂时绕过或者放下不做深究。
因为人的精力不仅达不到,而且也没那个必要,强求去做,只能影响阅历面和阅读速度,且劳神伤体,如嚼石蜡,事倍功半;第二层面上的意思:“好读书”,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与自己研究方面有关联的知识层面,要做精研细凿,求其甚解。
这才有陶公的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国当代着名杂文家陈四益先生,在回答中央电视台《东方书城》节目主持人巴丹关于读书方法的问答中说,他的读书方法就是:1、随便翻翻;2、觉得有意思的细读;3、用到的时候复读。
又说:完全读不懂的书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炒得火爆的书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味同嚼蜡的书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据说一读就可以成为天才或发大财的书可以先不读或永远不读。
庙会作文在某方面,这是对陶公“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式方法的一种诠释。
其二:不死读书、读死书。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陶公“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对孟子此种理论的创造性发挥和运用。
陶渊明读书迷恋书本,而不迷恋古人;崇尚先贤圣哲,但不盲从。
他虽然对孔子仰慕之至,尊为先师,一再宣称“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先师遗训,余岂云坠。
但对于孔子轻贱劳动,耻事耕作却不赞同,认为“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这和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三:读书不带有功名利禄思想去读。
这是读书人的大境界。
陶公生性好书嗜读,但性情恬淡,厌恶官场污浊,向往生活自由。
早年辞官躬耕隐居,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一般的世外桃源生活。
他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可以作为其读书不带功名利禄之佐证。
明陈眉公在《小窗幽记》中说:“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
人,是谓善读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