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教案 篇1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名篇,它在“董西厢”的“才子合配佳人”的基础上,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主题深刻,词采华丽。王实甫的词,在艺术上有“花间美人”之称,“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尤其是《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在教学__的.时候,本人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语的设计
  (1)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氛围。
  (2)联系柳永的〈雨霖铃〉的下阕和江淹〈别赋〉中的“黯然消魂者,唯别离而已。”
  二:介绍作者及“西厢”的发展。
  三:题解:
  指名:将标题扩展成一句话概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什麽时间,在什麽地点,谁为谁送别,去干什麽。)
  四:理清思路:
  (1)去长亭的路上(2)长亭饯别(3)临别叮咛(4)分手后的场面
  五:具体赏析“绝唱”的体现。
  提问:绝唱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在刻画双方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的方面,的确是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
  指名: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一煞)(首尾)等。
  具体分析:(端正好)和(滚绣球)(叨叨令)几支曲子在情景方面的不同。
  明确:两支曲子都是借途中之景传离别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因景及情,而后者却是由情及景,在具体的赏析中除了抓住所描写的景外,还要抓住抒发情感的句子。景是萧瑟凄凉的。情——“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中的“恨”和“怨”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莺莺眼里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
  (一煞)以青山疏林,淡烟暮蔼,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收尾)以“四围山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明确:(2)调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情感。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夸张;(叨叨令)——排比和反复;(快活三)——比喻夸张对偶;(朝天子)——比喻夸张对偶引用;(耍孩儿)——引用夸张;(四煞)——夸张
  明确:(3)表现主人公珍重爱情而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长亭送别》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__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__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
  【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解读赏析法。雨霖铃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了元杂剧中的一个个性鲜明、敢于反抗的妇女窦娥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反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
  二.介绍王实甫和他的作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
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她并不看
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谂知(nian)暮霭(ai)胸臆(yi)B.泠泠(leng)相偎(wei)栖迟(qi)
  c.赓续(geng)玉醅(pei)揾做(wen)D.萧瑟(se)憔悴(cui)顷刻(qi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