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怀人诗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设计理念】
“温故而知新”是高三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理念,对于诗歌板块的学习这一理念更为重要,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归纳总结出这类诗歌的特点,这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材分析】
“送别怀人诗”是高三诗歌专题复习中的七个题材之一,是古诗中一个比较大且非常重要的类别,这一类别流传下来的名篇也较多,同学们总结起来相对较容易,这样就对其他六类诗歌的学习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是高三许多学生头疼的一个板块,许多同学虽然从小学到高中学了不少诗歌,但还是不会灵活运用,一碰到诗歌就发蒙,也不知道属于哪个类别,即便知道又不记得复习资料上那些零碎的知识点,常常搞混。究其原因在于别人给的,而不是自己习得的。
【教学目标】
1.回顾已学过送别诗的,总结送别诗的特点。2.通过解题训练掌握送别诗的鉴赏要点。【教学重难点】
总结送别诗的特点,归纳鉴赏方法。【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点拨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李叔同作词朴树演唱《送别》
二、复习下面学过的4首送别诗,分析诗中所运用的意象手法表达的情感。
1.《雨霖铃》北宋柳永
情感:上片:写饯别时与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别后的凄楚情景,表达孤寂惆怅之情。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清秋节、酒、杨柳岸、晓风、残月
手法:上片:白描烘托渲染融情于景下片:想象虚实相生
2.《赠汪伦》唐·李白
情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意象:舟
岸歌声桃花潭水
手法:第二联:直抒胸臆对比比喻夸张
3.《别董大》唐·高适
情感: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劝勉和宽慰。
意象:千里黄云昏暗的白日北风大雁大雪纷纷手法:第一联:白描、夸张、借景抒情第二联:直抒胸臆
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意象:寒雨江吴平明楚山
情感:借送别言志,传达自己冰清玉洁,光明磊落的品格手法:烘托、渲染、比喻
三、总结归纳送别诗特点
1.送别原因: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⒉.题材特征: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3.标题标志:标题中有“送”“别”“赠”“酬”字眼。4.常见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短亭、驿道、灞陵桥、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鲁戴昏、月夜,清晨,秋天。
动物意象:杜鹃、大雁、寒蝉、清猿。
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孤蓬、浮萍、流水、春草、愁云。
5.常见的情感:
①表达分别时依依不舍与伤感。
②设想分别后情境,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思念与牵挂以及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寂惆怅之情。
③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
4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宽慰和劝勉。
⑤借送别言志,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6.常用手法:
①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②白描、渲染、烘托、反衬。
③想象﹑虚实结合。④夸张、对比、比喻、对偶
四、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3.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五、课堂小结
复习回顾—把握注释—抓标题—抓意象—抓关键词—析手法—悟感情
六.板书
送别怀人诗
常见情感
鉴赏要点
①分别时依依不舍
看标题、注释
②别后设想与惆怅
抓意象
③朋友间的深厚友谊
抓关键词
④对友人的劝勉与宽慰
析手法
⑤借送别言志
析情感雨霖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