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大意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讲读
    教学手段:
    电脑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
    二、问题思考(见课件)
    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
    四、意境分析:
    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内容见课件)
    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师生问答、讨论)
    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这样解释对不对?
    [这样解释不对]
    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
    [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
    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究竟怎样不同,接着往下看。]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问:“大江”具体化为“故垒”,“千古”具体化为“三国”,“风流人物”具体化为“周郎”,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小场景、近景]
    问: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青的感觉。]
    问:“郎”字,显得特别年青潇洒,我们再想想,人名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前闻名吗?不闻名。那么——
    [赤壁是因为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因而,赤壁是因为周瑜而闻名的]
    问:反过来说呢?
    [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赤壁”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我们接着看。
    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比如,“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问:“惊”的繁体字是“驚”,这里是“惊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
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 一江怒涛。想想这两句分别是从什么视角来写的。
    [“乱石穿空”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浪花如雪一样。
    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赤壁江山图就形成了。所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问:赤壁之战中那么多的英雄好汉,为什么单写周瑜?
    [周瑜是统帅,而且他年轻有为]
    问:我们再试着修改一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不能把“公瑾”换成“周郎”,把“初嫁”换成“出嫁”?
    [不能]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而且再用与前面重复了;“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有句话,新婚燕尔!如按上面的解释,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小乔,而是老乔了。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出嫁,而是已经嫁了十年了,真的不是小乔,该是老乔了。
    问:那么,我们考虑一下,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出十年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难道是强调周瑜还沉浸在热恋当中吗?
    [其实,这里词人是故意为错。大家是否记了开头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这里是美女衬英雄,在苏轼心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不仅仅是勇武有力,还要有柔肠,所以,词人有意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周瑜的新婚放在一起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的那种豪气、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雄姿英发”。
雨霖铃教案    问: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哪一面呢?“羽扇纶巾”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诸葛亮,因为这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这表面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的儒雅风度。]
    问:如果说,“雄姿英发”与“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又写周瑜什么呢?
    [能文,又能武。]
    问:接下来,词人仍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应当属于——
    [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反衬他的指挥艺术]到这时,一幅赤壁豪杰图就画成了。
    那么,我们再考虑开始的那两道思考题,自然景物就是赤壁江山图,社会场景就是赤壁豪杰图。
    最后几句:
    问:“故国神游”,“神游者”是谁?周瑜还是苏轼?
    [苏轼,苏轼来到大江边,观看长江的景观,又怀想英雄豪杰,想做周瑜那样的风流人物,这些都应是苏轼在“神游”。]
    问:“多情应笑我”怎样理解?
    [“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多愁善感]
    问: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认为苏轼借酒浇愁,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但纵观全词,格调昂扬向上,且在作者简介时我强调了好几个地方,苏轼在写这首词时已经有了达观的人生态度,虽然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有一种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再看看人家周瑜,在三十几岁时,就已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同周瑜一样吗?有些消沉之情,但他又能真正看开,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
而消失了,即使周瑜这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一般,何必过于执著,所以他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这就是苏轼的壮志难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