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个方向吹》
徐志摩情诗一、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是新月诗代表诗人之一,他先后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四本。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2] 
徐志摩以复杂诗人著称,他一生想往“爱、自由、美”三位一体的生活境界,但单纯的理想主义的信仰却不断在现实生活中破灭、追求、失望、忧郁、迷茫的感情流变也就不时地在他诗歌创作中显露。徐志摩擅长巧妙地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诗意的提炼,用清柔爽丽的诗句抒发细腻感人的情怀,在音节的匀称与流动中造就美的节奏和旋律。
二、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
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新华网评) [1]  。

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个方向吹》创作背景与内容赏析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是徐志摩于1928年3月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此诗是诗人在经历种种挫折、痛苦与思索后所作,主要表达了作者追求那种“回到生命本体中去”的诗歌理想。全诗共六节,每节的前三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诗中用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青年时期的徐志摩一直在追求理想与美的状态中,但他的爱情永远处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圣洁高贵之中,一旦接触到实际,幻想归于破灭,又重新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与美”。1924年徐志摩在北师大作了那场关于《秋叶》的演讲,在文学上踌躇满志、大展才华的同时,他的感情却跌到了谷底。他对于林徽音的爱恋,在这期间,被林徽音无情斩断。相隔四年后,与陆小曼的夫妻关系矛盾,使他又一次经历了感情的挫败,加上事业上历经的种种挫折,不得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迷茫中的思索。此诗也即写于这样的情况下。 [2] 
    这首诗在反复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和连续描写的梦境中,似乎述说了一个爱情的故事。一个迷失方向无所适从的男子,只好“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在梦中,他曾被
他钟爱的女子的“温存”所“迷醉”,沉浸在她“甜美”的“光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她”却“负心”而去,一切都化作了“伤悲”,从此,“悲哀”的生活使人“心碎”,“黯然”代替了梦里的“光辉”。诗的结尾尽管对当初梦里的辉煌表示了无限的怀恋,而心灵深处的“黯然”却是无法排遣的。眼下所谓“梦里的光辉”,正处在“黯淡”的阴影笼罩之下,最终诗人还是徘徊在“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境之中,仍然是不到拨解迷途的正确答案。
    1927年以后,面对社会风云的急剧变化,徐志摩满腹惆怅,不知所措,感情极度矛盾。在与这首诗写于同时的《新月的态度》中提出:“我们先不问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是,在这首诗中,他还是反复咏唱了,“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可见这首诗正是他心的袒露,灵的呼唤,正是恍然如梦的人生困境的写照。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是徐志摩后期诗作中内容单薄而最富技巧的一首。全诗六节,每节四行,每节的前三行完全相同,只有各节的第四行才展示实在的前后连贯的内容。作者用诗行的重复,使全诗的结构严谨、整齐、无懈可击。在这付“镣铐”的束缚中,其中的情思有过分狭小,过分凄恻,过分缠绵的弊病。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那茫然的感觉在跳动。六个诗节是思想感情的流动,浓浓地写出了那无可奈何的迷惘,那淡淡的哀愁。同一诗行,同一词句的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音乐旋律和节奏,给诗篇
带来一种回环往复的迷离的艺术氛围,每一重复之后,又以一个新的诗句描绘一个新的梦境,抒发一种新的感情,随着抒情意象的展开,主体形象“我”的情绪在朦胧的梦境之中,得到了并不朦胧的宣泄,犹如在和谐的音乐旋律中,出现博览。而统观全局,这波澜也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形成全诗韵律和谐的富于跳动的音乐美,到此,徐志摩式的诗美得到了充分的、独特的体现。
四、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茅盾《徐志摩论》: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点儿,我们可以说,首章的末句“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差不多就包括了、说明了这首诗。只是这么一点“回肠荡气”的伤感的情绪;我们所能感染的,也只有那么一点微波似的轻烟似的情绪。 
现代作家唐弢《唐弢文集·九·文学评论卷》:由于他的真挚和单纯,他对诗歌的造诣之深,也写过一些好诗,例如《再别康桥》、《山中》《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都写得感情深厚,音调和谐。 
当代作家周良沛《新诗一束品赏》:他的诗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安徽大学教授方铭《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评析·现代诗歌》:若是从纯粹的抒情诗角度看,这首诗更有它的审美价值。这样的诗超越现实世界的摹写,也超越理念的阐释,它追求词与词关系间产生的情感共鸣,最终以一个独立的艺术与美学的秩序呈现。这种抒写感情波澜的诗歌,可能更迫近诗歌的本质,推进中国新诗诗美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