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
作者:***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
        摘要:《偶然》是一首为人所熟知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演唱者、诗人,还是听众都喜爱有加。诗歌于1926年由诗人徐志摩所作,在1996年又由 李惟宁 教授谱了曲。《偶然》或许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却无缘在一起的情人的。但是,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却早已超出了情歌的意境,充满着对人生许多偶然情感的感叹。本文试着从美学角度对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意境、情感引申等方面进行理解分析,阐明作为演唱者如何从美学角度对作品进行把握,从而进行二度创作。
        关键词:曲式结构美;歌词情感美;音乐功能美;审美把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14-02
       
徐志摩情诗
        1926年,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创作了《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著的剧本《卞昆冈》里瞎子艺人的唱词。后来收在《志摩的诗》里。1996年又由 李惟宁 教授谱了曲。深受演唱者和诗人的喜爱。作品仅仅是一首两段十行的小诗,所蕴含的哲理却是对于人生境遇的感叹,唱起来叫人不禁感怀于作者细腻的情感,同时又产生对于往事的眷恋。本文主要对于歌曲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角度分析,从而讨论对于作品演唱的把握。
        一、曲式结构美
        《偶然》这首作品采用6/8拍,ьE大调,整首歌曲属于单三部曲式,乐曲的整体性强,
        每一部分相互承托,给人以均衡律动之美感。引子用淡淡的琶音音型,分解和弦似的背景旋律引入,并不断向前滚动,不是很强,但足以将歌曲的背景画面展现在眼前,宛如平静的湖面不知什么原因而泛起微波,表面看上去并没有多大的波澜,实则内心激动,一股无法掩藏的情感在隐隐翻动,动人心魄。
        呈示段开始仍然沿用引子的琶音音型音乐作为伴奏,并开始陈述诗歌,用一种柔和的
语调,讲述一种平静得心情,给人以美感。到第三乐句旋律转到了原调的平行和声小调c和声小调,并在平行和声小调基础上出现了变化音,全曲的呈现出歌曲的高潮,此时,仍以流动性琶音音型作为伴奏,并较多地采用下属及其转位和弦,让歌唱似乎蒙上了一层飘忽不定却又柔和迷惘的彩,在抒情中不乏朦胧惆怅的感觉。在终止处,音乐采用了延音的处理,使一种复杂的情绪告一段落,为新的情感的出现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