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养成教育案例分析《爱护公物》
幼儿园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养成教育应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培养。其中,爱护公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养成教育,它可以培养幼儿对公共环境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护个人物品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本篇文章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幼儿园如何在养成教育中实现“爱护公物”。
我所选取的是某市区幼儿园的红少先队活动,活动主题为“爱护公物”。该活动通过“愿众人爱护环境,保护公共物品”的主题引导幼儿园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公共物品的保护者,学习爱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文明行为,加强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参观公园: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们带领幼儿园儿童前往公园参观,观察公园里面的环境和设施,鼓励幼儿园儿童主动发现环境问题,并向老师进行反馈。在公园里,老师们对幼儿园儿童进行了指导,让他们了解公共场所的使用规则和文明行为,教育幼儿园儿童如何爱护公物。
爱护公物
2. 观看教育视频:活动中,老师们还为幼儿园儿童准备了教育视频,通过让幼儿园儿童观看视频,深化他们对公物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3. 艺术创作:在主题教育课上,老师们通过发放素材和技巧的指导,鼓励幼儿园儿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创作出具有爱护公物意义的作品,如“爱护花朵”、“关爱小鸟”等。
4.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实现教育目的,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园儿童将在日常环境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做好反馈。例如,有的幼儿园儿童发现了公园的草坪上被踩坏了,他们就尝试通过堆草堆来修复草坪,并留下反馈记录。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幼儿园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也深化了对爱护公物的认识。此外,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还总结出活动的成效,并对于幼儿园儿童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处理和跟进工作。
综上所述,我所选的这个案例是具有很好的典型意义的。通过让幼儿园儿童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爱护公物的意识,组织孩子们去公园观察环境,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在养成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