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即第一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可视为本文的小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其中第二段简要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并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作结,削去繁枝乱叶;第三、四两段则通过描写洞庭湖景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实际上可视为举例说明迁客骚人“或以物喜”“或以己悲”。从写法上讲,这两段文字互相对照,前后映衬,有如双峰对峙。第三部分“卒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在文中,“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范仲淹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6、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8、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9、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0、“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2、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13、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滕子京的政绩;赞扬滕子京的语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有何作用?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变化之大,并引出重修岳阳楼一事,为下文“不以己悲”作铺垫。
4. 滕子京“谪守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
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多变。
10.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时间上写早晚景多变的句子;写尽湖光山的语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哪些内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5.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跃金           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16.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什么人?    或喜或悲的迁客骚人。
18.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1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两方面阐述的?它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说的;“居庙堂之高……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
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已任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27. 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30.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