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简介:刘志强(1985-),男,河南商丘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其价值固不待言。但在批评家眼里,或言其源自“传奇体”,或言其为“赋体”,或言其模仿《虢州三堂记》,或言篇中警句出自其日常语录,大抵是说其与唐代各种文体普遍使用的骈体文密切相关。宋承唐制,不惟官制等政治制度如此,用于制诏诰敕等的所谓“大手笔”写作也一如唐旧,采用骈文。贡举制度上,严格要求格律声韵的诗赋自唐代天宝年间被列为进士科必试项,直到宋代熙宁年间王安石改革贡举,变诗赋取士为经义、论、策取士,才告一段落。这期间包括范仲淹、欧阳修在内的唐宋士子为追求科举的成功,必然如孙明复所说“奔走致
力于声病偶对之间”。[1]寄范天章书(一),190
因此科举出身的
范、欧等人本身就是辞赋高手,“力为古文”的尹师鲁能立即指出《岳阳楼记》为“传奇体”,也说明其对唐骈文的熟谙。看似最具原创性的写作,其背后难免深受传统文体以及个人长期习惯的影响,因此,这些传统文体和个人一贯学养构成当下文本写作的可追溯的“渊源”。古文领袖欧阳修作《醉翁亭记》,陈师道《后山诗话》曰:“(陈)少游谓《醉翁亭记》亦用赋体。”[2]284-285朱弁《曲洧旧闻》卷三曰:“《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传诵……宋子京(祈)得其本,读之数过,曰:‘只目为《醉翁亭赋》,有何不可?’”[3]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曰:“(《醉翁亭记》)盖用杜牧《阿房赋》体,游戏于文者也。”[4]所谓“赋体”,既指《阿房宫赋》这样的骈赋,又指唐宋科举使用的“律赋”,可见即便
文体“新变”,那些与作者同时代的评论者也清楚地知道其变化“渊源”。由此可见,对《岳阳楼记》文体本身的争议就能说明不少问题,寻绎其渊源出处也便于理解当时人的批评根据以及观察文体之嬗变。现有的研究或就某方面有过论述,或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线索和分析,本文结合这些研究,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岳阳楼记》警句为日常
义理体悟之“语录”
《岳阳楼记》全篇之警句来源于作者日常对儒家义理的体悟与践行后形成的“语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一篇主旨句,也是充满儒家仁义精神的警句。然而此句之来源,应该早在《楼记》创作之前。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曰:“公(范仲淹)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5]黄庭坚《跋范文正公诗》曰:“范文正公在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文正公饮食起居之间先行之,而后载于言者也。”[6]清人秦笃辉《平书》
卷七亦曰:“范文正尝言:‘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为《岳阳楼记》,遂著其语。可见前辈作文必多平日心得之言,非猝办可比。”[7]171此数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强
论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渊源
刘志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岳阳楼记》文体上的渊源与唐宋时期盛行的骈文写作密切相关,而篇中警句也非即兴创作。大体
上有三个来源,一、“语录”来源。禅宗语录在宋代已经成为儒家士人模仿的对象,士人把对义理的领会和体悟提炼成语录,用于自箴或箴人,“先天下”句应该先作为“语录”出现,而后融入文章写作中。二、“传奇体”以及律赋来源。唐传奇的特点是众体皆备,而且往往以偶俪之文写景状物。范仲淹精于有声律、对偶要求的律赋写作。这些因素最终进入《楼记》的写作活动。三、篇章体制的唐文来源。唐人吕温《虢州三堂记》,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表达主旨,与《楼记》皆有相似性,应是作者的有意模仿。
关键词:范仲淹;《岳阳楼记》;语录体;传奇体;律赋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9)06-0058-06
2019年12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Dec.,2019第39卷第6期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9No.6
58岳阳楼记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