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
《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
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之后,小练笔便成了阅读教学的“标配”,课堂教学的“新常态”。小练笔是以课文的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为学习材料,将课文学习与写作表达训练有机融合的一种微型写作表达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开始编排课后小练笔,共编排了23次,较人教版教材数量有所增加。那么,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有什么特点呢?又该如何教好课后小练笔呢?笔者在下文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给出解决方案。
一、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特点1.读写结合一体化
读写结合一体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的一大特点。如三年级下册《荷花》课后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作者是如何写出荷花特点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然后再迁移写法,写自己喜欢的植物。再如,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后小练笔,“沉
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读懂桑娜为什
么沉默,理解桑娜当时担心什么,才能更好地推想桑娜当时在想些什么,写好桑娜的心理活动。读是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写,写是拓展与运用,旨在更好地理解与表达。
2.呈现方式情境化
情境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所呈现的另一大特点。情境可以融背景、任务、要求于一体,驱动练笔。情境建构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课文为背景,建构隐含任务的小练笔情境,如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课后的小练笔,“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想。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此情境包含三项任务:一是阅读课文段落,交流所见所想;二是读文想象,唤起回忆,激活头脑中已有的月下景;三是迁移运用,练习表达。另一种是以课文、生活为背景,建构整合性任务情境,如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后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以课文为背景,建构情境,引导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特点的,
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特点及教学优化策略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其雨
【摘
dnf暗殿骑士要】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为学习材料,将课文学习与写作表达训练有机
融合的一种微型写作表达训练。读写一体化、呈现方式情境化、能力要求梯度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的特点。缺关联、量次不足、缺乏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是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组构序列,依序练笔;循环往复,反复训练;变换化用,仿创练笔,可以优化小练笔,提高小练笔的质量。
【关键词】课后小练笔,编排特点,优化策略
56
***************教材JIAOCAI
用哪些写作方法写出腊八粥特点的;以生活为依托,创设任务情境,引发学生展开回忆联想,引导迁移运用课文所学的写作表达方法。两种情境都旨在驱动学生小练笔的热情,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借鉴,这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所呈现出的另一特点。
3.能力要求梯度化
能力要求梯度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的第三个特点。课后小练笔以句段练笔为主,二年级以用词写一两个简单句子为重点,三、四年级以仿写特化句子、典型化段落为主要内容,五、六年级则以练写结构复杂的段落、围绕中心意思写段为训练重点。如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课后小练笔,“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美丽极了;公园里的花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这个练笔便是用词仿句式写简单句子。再如,四年级下册《猫》课后小练笔,“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仿总分段式写一段话。又如,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个小练笔旨在练习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从写简单句子,到仿写典型段式,再到围绕中心意思写一段话,对学生表达训练的要求逐步提升,呈现梯度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原则。
二、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统编教材编排的课后小练笔是随文练笔,课文有什么就练什么,导致单元间、单元内的小练笔缺乏关联。如六年级上册仅编排了两个课后小练笔,一个是第四单元《穷人》课后编排的小练笔,另一个是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课后小练笔,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都是小说故事单元,《穷人》与《少年闰土》的课后小练笔,一个是练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另一个则侧重练写场景。六年级上册仅有两个课后小练笔,却各自为练,缺乏关联与呼应。再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小练笔,“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感受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你也来写一写吧”。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小练笔是“读读下面的寻物启事,注意格式,照样子写一写”。前者练写生活中美的事物,后者则练写生活实用文,同一单元小练笔目标指向截然不同。随文编排课后小练笔,致使小练笔碎片化、缺乏关联,无疑削弱了小练笔本来的教学价值。
没有眉毛的人其次,写作表达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反复训练,统编教材仅编排了23次课后小练笔,一册教材中最多的编排4次,最少的仅有1次,其中还有11次只是针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性小练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课后小练笔,“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课后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这些小练笔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而非重在迁移运用写作表达知识。小练笔量次不足,频度不够,加之理解性小练笔过多,导致写作表达知识迁移运用不够得力,消解了小练笔应有的教学功能。
最后,教材中编排的课后小练笔,常常缺乏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岛》课后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写什么样的句子,用什么样的句式写句子,没有明确要求;五年级下册《手指》课后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课文有哪些表达特点,用什么表达方法写出手指的特点、作用,语焉不详,既没明确要求,也无具体指导,须要教师去猜测,导致了小练笔内容泛化,目标失准。
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统编教材缺乏选择与组构一个完整系统的小练笔写作表达知识
57
2021.01
体系,且并未进行合理编制,正如课程专家郝德永所说,“从形式上看,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与组织”,面对课后小练笔课程知识研制、选择与组织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如何去教好小练笔呢?
三、课后小练笔优化策略1.组构序列:从无到有,依序练笔
写作表达能力是在写作表达实践中形成的,小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统编教材仅编排23次课后小练笔,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课后并没有编排小练笔,甚至有的单元组一次也没有编排,这就需要教师能开发系列化小练笔写作表达知识。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可以基于本单元习作要素“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开发系列化的写作表达知识”。这一习作要素的两个关键点是:如何写出喜欢的这个地方的特点,如何表达所喜欢的地方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除《现代诗二首》外,《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都侧重于写景,其写作表达方法性知识,可参考下表。
习作要素课文
《观潮》《走月亮》
《繁星》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写作表达方法性知识吴广素爱人
描写景物方法右侧肚子疼
声音、动态、气势光亮、声音、动静态、味道
数量、颜、动静态
表达感受方法联想、想象、比喻直接抒发,联想、想象、拟
人、比喻、排比、设问直接抒发,联想、想象、对比、比喻、拟人
表1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
基于习作要素,结合课文表达特点,我们开发出如表1所示的两个序列六个写作表达方法性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依课文之序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描写景物表达感受这一系列化的
写作方法性知识,旨在练笔中促进写作方法性知识结构化。具体而言,学习《观潮》,可以进行小练笔:写一写所见的瀑布、江流、日出等景物,迁移运用课文学到的从声音、动态、气势描写景物,运用联想、想象、比喻等表达方法表达感受。学习《走月亮》,教师可将写一处晨昏下、午晚时候熟悉的景物作为小练笔内容,从光亮、声音、动静态、味道等方面表现景物特点,运用直接抒发及联想、想象、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等表达方式表达感受。学习《繁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从数量、颜、动静态等角度描写自然景物的特点,运用直接抒发及联想、想象、对比、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表达独特感受。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结构化方法性知识,便于编码、存储与提取,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写作表达方法性知识的能力化。从无到有,开发组构两个系列化的描写景物、表达感受的写作知识,在学文中进行小练笔,有效地促进写作表达知识的结构化,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而这正是小练笔的教学价值所在。
2.循环往复:统整练笔,反复训练
所谓“循环”,本指事物在循环往复运动中,不断前进,不断上升,在此有“循环递进”“循环上升”之义。循环是为了强化,往复是为了提升,循环往复是为了增强与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知识可以直接学得,能力却不能一蹴而就,一项写作表达知识需要通过循环往复的运用,才能将其能力化。学习与
迁移理论认为,只有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了某种联系成为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在人脑中编码、存储、提取,才能在情境中更好地迁移运用。因此,可将课后小练笔与“初试身手”“词句段运用”中的小练笔统合成一个整体,让写作表达方法性知识在单元组内循环运用,反复训练。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练笔教学为例,本单元课文《富饶的西沙岛》课后小练笔,“从下面
58
***************教材JIAOCAI玩也能玩出名堂小练笔
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词句段运用”中小练笔:“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写一段话。1.车站的人可真多……2.我喜欢夏天的夜晚……”,前者为写句,后者为写段,指向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时,可
将《富饶的西沙岛》课后小练笔改为写一段话:“从下面图中选择一幅,仿照课文第2、4自然段,写一段话”。《海滨小城》课后没有编排小练笔,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增加一次小练笔“仿照课文第2~5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一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同样地,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也增加一次小练笔,“给大家推荐一个值得游玩的地方,想一想哪个季节最值得去玩,仿照课文第2~5自然段,写一段推荐语”。通过调整、增加,再加上“词句段运用”中的小练笔,本单元就有了4次小练笔,并且都涉及迁移运用总分构段方式。区别在于,有的是总分构段,有的是总分总构段。
以“总分构段”这一写作结构知识统整单元小练笔,使得同一写作知识的不同侧重点通过小练笔循环练习,往复运用,并结合课文,借助看图写段、用开头句写段、用段写推荐语等多种形式的小练笔,促进总分构段知识在不同情境中循环练习,以至形成构段能力。
3.变换化用:聚焦范例,仿创练笔
把小练笔视作简单的仿写,将导致小练笔教学的简单化、浅表化。看似简单的小练笔,其实是融合读、思、达于一体的写作训练,而阅读与表达联结,理解与运用连通,思维的深入介入,又是深度学习的表征。那种简单仿照的小练笔,是以模仿为目标,虽说小练笔始于模仿,但不能终于模仿,不能只求简单、机械的模仿,而忽视创造化表达。模仿心理学认为,模仿同样具有重要的智力价值,寻绎仿中有创,以寻求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是模仿的智力价值体现,也是小练笔的教学要义。成都大学录取分数线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课后小练笔教学为例,“‘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文中最有特的表达集中在第5~7自然段。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以上三个自然段的表达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梧桐叶写得形象生动。作者把梧桐树叶联想成“金的小巴掌”,将成片的落叶想象成“彩的地毯”,这些想象都是相似想象。二是句式丰富多样。如“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用的句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用的句式是“这是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怎么样”。三个语段实际上用了7种句式,7种句式变换使用,表达灵动多变。三是观察表达有序。作者先从道路的两边观
察描写到中间,再从近到远,聚焦落叶,从数量、光泽、形状、颜、姿态等角度进行观察描写,写出梧桐叶秋之静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创练笔。
一是变换观察、表达顺序。学生写上学或放学路上所见到的景物,可以仿照课文的观察、表达顺序,也可以按照从远到近,再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描写;还可以先概览,再描写细处;也可以先观察描写特别亮眼的景物,再写与之相关的其他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怎样顺序写,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只要能有序地表达,突显景物的特点即可。
下转第80页
59
2021.01
古入声韵在分化时互有交叉,今天读o 韵母的“波播婆魔拨泼末莫”可能来自uo 韵母;今天读uo 韵母的“铎浊”可能来自o 韵母。但是二者的发音是有明确区别的,o 是单元音韵母,开口呼,发音时舌位没有变化;uo 是后响复元音韵母,合口呼,发音时由u 迅速滑向o。
单韵母o 能自成音节,主要是“哦”“喔”这类叹词和语气词,此外只与唇音声母b、p、m、f 相拼。b、p、m、f 和o 相拼时,在实际发音中的确存在一个不太清晰的过渡音u,但在拼写形式上不必标出,所以韵母仍写作o。复韵母uo 也能自成音节,比如“窝”“我”“沃”,此外还能与除b、p、m、f、j、q、x 以外的其他14个声母相拼,拼合能力比o 强,负载的汉字数量也比o 韵母多。从唇音声母的角度看,b、p、m、f 在合口呼韵母中只
能与u 相拼。
因此,笔者建议老师们在o 与uo 的教学中不必总是纠结发音问题,可以把区分o 与uo 的教学重点稍稍偏移到拼写上。教师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办法,让学生记住b、p、m、f 后面只拼o,其他常用音节和汉字都可以用排除法推出应是uo 韵母。还可以利用“婆娑”“萝卜”“过火”“蹉跎”“摸索”“破落”等词语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多做拼写或注音练习,巩固声
韵拼合规律。
【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科研项目“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语料的儿化词语规范研究”(项目编号:YB135-1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二是变化句式运用。可以选用文中的7种句
式来表达观察到的景物,也可以将文中句式加以改造,如可以将文中的句式“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怎么样”改造为“什么怎么样,像什么,怎么样”;可以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用句式,也可以情感表达之需而定,没有定式定法,只要能用上不同的句式写出景物的特点,与平时表达有所不同即可。
三是改变想象方式。想象可以让景物变得更美妙,引导学生小练笔时可以展开多样化的想象,可以运用文中的相似想象,也可以运用相关想象,还可以用逆向想象,将观察到的上学、放学路上的景物想象成各种美好的事物,再将其写下来,只要能突显景物特点,又能表达真情实感,运用哪种想象方式、展开怎样的想象都可以。
小练笔始于模仿,贵在创新。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范例的表达特点;练笔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只要是与课文范例有所不同的写法,即使是简单地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变一变,都可以算是创新表达;评价小练笔时,教师可提示学
生哪怕是运用与自己平时写作不一样,而别人却经常使用的写法,都可以算是创新表达。其实,创新表达并不是刻意求新求奇,而是在练写中不断丰富学生写作表达的图式,使学生今后在遇到相似的写作情境时,能自主迁移,创造性地运用。
小练笔不是简单的微写作,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精微至广大”,让小练笔格局扩大,让小练笔有大作为,需要教师发现教材中小练笔存在的问题,更要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开发写作表达知识,创新教学范式,优化教学策略,
进而提高小练笔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练笔在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科书选文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项目编号:MJYKT2019—192)、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立项课题“指向语
文要素的选文使用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B1234)阶段性研究成果】
8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