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进展  2022, Vol. 30, No. 5, 1062–1077  © 202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3724/SP.J.1042.2022.01062
1062
Emoji 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
靳宇倡1  邓成龙1  吴  平1  林  茜1  郑佩璇2  安俊秀3
(1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成都 610066) (2阿拉巴马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系,
阿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 35401, 美国)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 成都 610025)
摘  要  Emoji 是一种从最初模仿挪用日式动漫符号, 到后来日益扩展其使用范围的图像符号体系。自从1999年Shegetaka Kurita 创造Emoji 以来, Emoji 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 目前已成为数字交流中代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线索的主要形式, 并成为全球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Emoji 本身具有有趣、形象、生动和幽默等特点, 在网络交流中具有表达情感、加强表达、改变语气、维持或增进人际关系等功能。
同时, 其使用会受到性别、文化、语境和平台等因素的影响。目前, 随着Emoji 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 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至网络交流之外的心理测量、商业营销、法律判决以及情感分析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进一步探索Emoji 在网络交流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加大对Emoji 在其他领域中应用情况的进一步研究; (3)更加深入探索Emoji 的神经生理机制; (4)从认知加工角度来探讨Emoji 在网络交流中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  Emoji, 网络交流, 作用, 影响因素, 应用范围 分类号
B849: C91
1  引言
在日常面对面的言语交流中, 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语气声调等非语言线索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情绪情感(Chen et al., 2017), 如开心、生气、幽默、怀疑和讽刺等。然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在线交流变得日益流行和普及, 但由于缺乏面对面交流中的非语言线索, 使得人们很难觉察到对方的情感状态, 这会阻碍人们的正常交流(Perry & Werner-Wilson, 2011)。而表情符号正好能够弥补在线交流中的非语言线索, 于是开始被引入网络空间, 并不断获得发展(Jibril & Abdullah, 2013)。在谈Emoji 之前, 不得不先介绍一下Emoticon 。Emoticon 是一种由ASCII 字符组合而成的表情符号, 需要从侧面进
收稿日期:2021-07-12
* 国家社科基金(21BSH01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0YJA880023); 2019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SC19EZD052); 四川师范大学“双重”培育项目(2021-SZPY-04)。
通信作者:安俊秀行观看(Amaghlobeli, 2012), 如代表悲伤的“:-(”。人们普遍认为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在1982年创造了第一个笑脸Emoticon 表情符号, 即“:-)” (Kim, 2017)。随后, 越来越多的Emoticon 表情符号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出, 并逐渐成为网络交流中主要的非语言线索(Herring & Dainas, 2017)。而Emoji 可以被认为是基于Emoticon 的演变, 目前它代表着一种广泛而普遍的全球交流工具, 几乎被所有社交媒体服务和即时通讯平台所采用(Barbieri et al., 2018)。Emoji 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图片信息”, 从日语的“e” (图片)和“moji” (字母、字符)演变而来, 最初是由日本的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在1999年为日本电信公司NTT DoCoMo 开发设计的, 当时总共设计了176个Emoji (Prisco, 2018)。Emoji 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统一码联盟(Unicode Consortium), 该联盟为Emoji 提供了一种全球文本编码标准, 就像它为传统字符(如字母、数字、汉字)提供的编码标准一样, 使得每个Emoji 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代码和相应的语言描述(Miller et al., 2017), 例如:代码“U+1F606”
第5期靳宇倡等: Emoji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 1063
代表
“”, 官方解释为“咧开嘴、闭眼笑的脸”。
2010年统一码联盟推出的首个标准化的版本为Emoji 6.0, 总共由722个Emoji组成(Emojipedia, 2021a)。2011年至2013年, 苹果、谷歌、微软和三星等主要手机制造商开始在其设备操作系统中支持Emoji的使用(Wijeratne et al., 2017), 这进一步推动了Emoji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2013年, Emojipedia (), 一个专门的Emoji网络搜索引擎被建立, 旨在帮助用户查和理解由统一码联盟标准化的任何Emoji的官方含义(Moussa, 2021)。2014年, Emojipedia的创始人Jeremy Burge将每年的7月17日定为世界Emoji日(World Emoji Day) (Trovato et al., 2020), 随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且在
2015年
, “” (喜极而泣)被牛津英语词典(OED)
评为年度词汇(Santos et al., 2020), 值得注意的是, 这是牛津英语词典首次将非文字类的表情符号评选为年度词汇, 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这也足以说明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极大影响力。统一码联盟每年都会对Emoji进行更新, 截至2020年10月, Emoji已更新至Emoji 13.1版, 共有3521个Emoji (Emojipedia, 2021b)。Emoji 14.0预计将在2022年发布, 随后此版本中添加的新的Emoji 预计将逐步更新到主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上(Emojipedia, 2021c)。
Emoji不仅有面部表情, 还包括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想法、身体部位和手势动作、动植物、生活用品、以及活动等(Novak et al., 2015)。它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文本一起嵌入在短信、、帖子和其他媒体中使用。尽管Emoticon和Emoji在某些方面类似, 但作为象形图而不是标点符号的组合, Emoji显然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趣、且更具表现力(Pavalanathan & Eisenstein, 2016)。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 Emoji在流行度和使用上已经取代了Emoticon。Emoji作为新一代表情符号, 比Emoticon有更多的功能(Herring & Dainas, 2017)、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Novak et al., 2015)、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频率也更高(Prada et al., 2018)。Pavalanathan和Eisenstein (2016)发现, Twitter于2014年3月引入Emoji后的17个月里, Emoji的使用量明显增加, 而Emoticon的使用量却大幅减少。Herring和Dainas (2017)通过对比发现, Emoticon和Emoji在Facebook中大多表达的是相同的功能, 然而Emoji的使用频率却远远高于Emoticon (69% vs 12%)。这都说明Emoji正在取代Emoticon, 成为在线交流中的主流非语言形式。
那么, 网络交流中的Emoji具有哪些功能, 影响Emoji使用的因素有哪些?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互动机制
是什么?除了在网络交流中的应用, Emoji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又如何?现在对Emoji的研究中还有哪些不足?未来研究的方向又有哪些?目前, Emoji作为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 全方位地回顾和总结Emoji在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是必要的。在本文中, 我们对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作用、影响因素和互动机制、Emoji目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梳理、分析和总结, 并在Emoji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未来有关Emoji的研究方向。
2 在网络交流中的Emoji
人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而由于网络交流中缺乏面对面的互动, 使得沟通双方缺乏反馈, 从而影响着人们交流的质量。在缺乏信息反馈以及非语言线索的情况下, 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Aldunate & González- Ibáñez, 2017)。而Emoji等视觉语言的出现弥补了纯文本交流的部分缺陷(Kaye et al., 2016), 且已经主导了互联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Arafah & Hasyim, 2019)。Emoji作为表情符号的一种, 由于其具有表达情感和减少潜在的话语歧义等特点(Kaye et al., 2016), 在如今的网络交流中被广泛用于传递视觉信息。研究表明, Emoji在社交媒体中的使用已经占到总体表情符号的49%, 已逐渐成为网络交流中主导的视觉线索(Arafah & Hasyim, 2019), 并成为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交流工具。
2.1  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 我们发现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达情感、言语功能、维持或促进人际关系等方面。
2.1.1表达情感
在网络交流中, 由于缺乏面部表情的提示, 信息接收者可能无法接收到足够的信息, 从而无法正确理解交流内容, 故需要其他工具来辅助交流。与面对面交流中的非语言线索一样, Emoji有助于在模棱两可的语境中阐明意图(Tigwell &
1064 心理科学进展第30卷
Flatla, 2016)。在网络交流中, Emoji可以发挥与面部表情相似的作用, 用于情感表达的同时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在有限的沟通渠道下, Emoji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 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情绪情感变化。Emoji可以分为面部表情和非面部表情两类。其中, 面部表情形式的Emoji 就如其设计之初的目的一样, 是一种拟人化的情感表达工具, 它替代了面对面交流中原有的非语言线索。已有研究表明, Emoji提供的线索有助于个体表达特定的情感状态, 并强化沟通信息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Kaye et al., 2016)。非面部表情形式的Emoji对于交流中的情感表达也有着重要作用, 它们同面部表情形式一样可以表达情感, 尤其体现在表达兴奋(Kelly & Watts, 2015)和缓解消极情绪方面(Sugiyama, 2015), 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形式来展现积极的情绪。尽管面部表情和非面部表情的Emoji都能表达情感(Riord
阿拉巴马大学an, 2017), 但面部表情Emoji的表达效果优于非面部表情(Jaeger et al., 2019)。Emoji中面部表情的使用, 模拟了面对面交流中双方表情的展现; 而非面部表情符号的使用, 则调节了沟通的气氛。总的来说, Emoji为网络交流提供了额外的情感线索, 从而使沟通双方在交流中的情感信息得到了正确传达。
2.1.2 交流中的语言功能
如今, 用户在网络交流中最常使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如, Emoji)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传达语义。从语言学角度来看, Emoji不仅是一种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视觉线索, 而且已经成为句子结构的一部分(Arafah & Hasyim, 2019)。语言学学者曾经提出了一种符号学模型, 其认为语言符号都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三大语言功能(Morris, 1967)。Emoji作为网络交流中的一种语言系统, 相应地也具有这三种语言功能。Emoji的句法功能是指, Emoji可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在网络交流中成为构成句子的元素, 它可以位于句子的开头、中间和结尾(Arafah & Hasyim, 2019)。当然, Emoji 最常用于句子的结尾, 起着修饰语句的作用(Sakai, 2013)。例如一项关于Emoji在句子中使用位置的统计结果显示, 77%的Emoji位于句尾, 14%的Emoji位于句中, 9%的Emoji位于句首(Arafah & Hasyim, 2019)。
Emoji的语义功能是指, 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也可以作为一种非语言线索来传达语义(Bai et al., 2019)。一些研究表明, Emoji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语言, 可以以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义, 且通过不同Emoji的组合, 甚至可以表达更微妙的含义(Lopez & Cap, 2017)。而且与纯文本相比, Emoji
的语义更丰富(Ai et al., 2017), 并且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语义相似性(Barbieri, Espinosa-Anke, et al., 2016)。当然, 也有研究者指出, Emoji需要与文字相结合才能表达出更加完整的意义(Zhou et al., 2017), 并且有助于提高文本的清晰度和可信度(Daniel & Camp, 2018)。在实践中, 用户也倾向于将Emoji作为文本的补充(Ai et al., 2017), 这表明Emoji更倾向于是一种副语言(Bai et al., 2019)。当然, Emoji的语义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它可以发挥非语言线索的作用, 以帮助理解网络交流中所传达的信息的整体含义。例如, Emoji在语句中所具有的加强表达、调整语气等功能, 可以使交流双方传达的信息更准确(Aldunate & González-Ibáñez, 2017), 从而可以减少在网络交流中因缺乏非言语线索而造成的误解。
Emoji的语用功能是指, Emoji代表着其本身与诠释者之间的一种关系(Arafah & Hasyim, 2019), 即不同的个体由于受地域、文化、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对同一表情符号的使用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例如, 在中国的网络社交媒体中, “” (微笑)在不同的年龄体中传达着不同的含义。在中老年体中, 该表情符号更多地延续着其官方的含义, 用来向对方传达友好和善意, 表达愉悦和开心; 而在年轻体中, 该表情符号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彩, 更多地用来表达生气、不屑和嘲讽等含义(Li et al., 2020)。
2.1.3维持或促进人际关系
基于各种社交平台的网络交流通常是由社会化和亲密感所驱动(Grellhesl & Punyanunt-Carter, 2012), 并且能够使个体之间更好地保持联系(Juhasz & Bradford, 2016)。在基于文本形式的交流中, 由于情感
线索的缺乏, 使得交谈往往显得很冷淡。而Emoji作为一种象形图标, 能够以一种幽默、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调节语气等, 从而更有利于交流双方的情感互动, 并促进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Emoji维系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表现在诸
第5期靳宇倡等: Emoji图像符号的社交功能及应用 1065
多方面。比如,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Emoji与同伴
进行游戏互动。游戏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
之一(Baxter, 1992)。Emoji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
和有趣等特点, 且其种类多种多样。人们可以在
文本交流中以各种有趣的形式加入Emoji, 来增
加对话的情感互动和幽默成分, 从而可以提升交
流的愉悦度, 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提升。另外,
对话者双方可以在交流中为Emoji赋予只属于他
们这种特定关系的新的内涵, 这是由对话者双方
在特定的情境下建立的。这种有趣的互动创建了
一个只属于对话者双方的情感连接, 从而可以促
进亲密关系的提升。总的来说, Emoji补充了网络
交流中所缺乏的视觉线索, 让双方的互动变得更
贴近于面对面交流, 使得沟通双方的观点和情感
能够得到较好的交换。且Emoji作为在线交流中
互动的调节剂, 能够以幽默、玩笑等互动形式, 增
添在线交流的乐趣, 从而使沟通双方的感情得到
升华, 并进一步促进双方关系的提升。
2.1.4其他作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功能外, Emoji在网络交
流中还具有诸多其他的功能。Emoji除了面部表
情外, 还有着可以表示各种各样实物的表情符号,
它们可以替换相应的文本词汇, 从而使言语表达
更加形象。例如, “
我想要一个”。另外, Emoji
还具有修饰语言的功能, 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
彩。例如, “
祝你生日快乐!”。还可以用
于表达立场和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和反应, 即表示与交流对象或被评论对象的立场保持一致或不保持一致、喜欢或不喜欢(Schneebeli, 2017)。例如, “A:我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B: ”; 本例中就表达了B对A取得良好成绩的肯定与赞扬。Emoji还有一个重要功能, 那就是澄清信息、减少歧义, 以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Chen & Siu,
2017)。例如, “
猫咪又把我的作业弄脏了”与“猫
咪又把我的作业弄脏了”, 同样的两句话, 前一句表示了说话者的些许无奈但又透露出对猫咪的喜爱; 而后一句明显表现出了生气、愤怒之意。另外, 表情符号与文本的结合还可以表达言外之意(Dresner & Herring, 2010), 这就不能仅从文本信息的层面去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例如, “你真是可爱!”, 这个例子中并没有表现出说话者赞美对方的意思, 而更多地是一种不屑与嘲讽。当然, Emoji还有很多的功能, 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 并且随着Emoji在网络交流中的进一步传播和使用, 还会衍生出更多的功能。
2.2 影响Emoji使用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总结, 可以看到Emoji在网络交流中具有表达情感、传达语义以及维持人际关系等多种功能。同时, Emoji具体的使用方式、使用程度和使用偏好等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包括性别、文化、平台和语境等因素。
2.2.1性别因素
传统观点认为, 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表达感情, 例如在面对面的交流中, 女性会表现出比男性更丰富的面部表情。而Emoji作为网络交流中非言语线索的代替, 同样也表现出了这种性别差异。有研究指出, 男女在表情符号的使用频率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表现为女性比男性更爱使用表情符号(Wolf, 2000)。此外, 男女在Emoji的使用模式上也有所不同, 表现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单个Emoji, 或者在信息中分散使用多个Emoji, 而男性则倾向于连续使用多个Emoji (Chen et al., 2017)。男女对于Emoji的使用偏好也不同, 女
性更倾向于使用与面部相关的Emoji, 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与心脏相关的Emoji (如, ) (Chen et al., 2017)。男女在公共社交平台(如, Twitter)和私人社交平台(如, WhatsApp)上的Emoji使用情况也存在差异, 表现为:在私人社交平台上, 男性比女性更频繁地使用Emoji, 且在同一条信息中包含的Emoji数量也比女性多; 而在公共社交平台上, 女性则比男性更多地使用Emoji (Chen et al., 2017)。但是, Herring和Dainas (2018)通过对男女在Facebook上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男女在对Emoji功能的理解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女性和男性似乎都以相似的方式理解Emoji。另外, 由于男女本身在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他们在Emoji的类型选择和使用上也存在差异。比如, 男性会使用更多与运动相关的Emoji,
如等; 而女性则更多会使用到一些与生活消费、化妆品等相关的Emoji, 如等。
2.2.2 文化因素
Emoji因其丰富易懂的内容形式, 使得当下大多数的社交媒体服务和即时通讯平台都采用了它(Jibril & Abdullah, 2013), 这也使得Emoji逐渐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然而, 文化成为了Emoji 理解偏差的重要因素。首先,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
1066 心理科学进展第30卷
同的语言, Emoji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 它所代表的“语义”对其使用有着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对于高频率使用的Emoji其语义基本是相似的, 只有一些特殊的Emoji在不同的语言里有着不同的含义(Barbieri, Kruszewski, et al., 2016)。例如, 竖起大拇指的
“”在北美和亚洲传达了正向积极的含义, 而在伊拉克或希腊却是一种侮辱(Danesi, 2016)。此外, 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被认为是解释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沟通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个体表达情感相对随意, 因此面部表情的表达更直接; 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个体则会在考虑到别人感受的情况下来呈现面部表情, 从而其情绪表达更间接。另外, 有研究显示, 东西方文化的个体在面部表情加工过程中存在差异, 表现为在面孔识别时, 西方人更喜欢关注嘴型的变化, 而东方人则更偏爱于关注眼睛的变化。这种文化差异也存在于Emoji的识别中, 即西方人主要根据Emoji的嘴部形状来判断其情感倾向, 而东方人则主要根据Emoji的眼部形状来判断其情感倾向(Gao & VanderLaan, 2020)。因此, 不同文化之间由于其语言、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了他们在使用和理解Emoji的过程中会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个体之间的交流, 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2.3平台因素
统一码联盟虽然为每一个Emoji提供了相应的编码和名称, 但并没有规范具体图像的呈现形式, 因此同一种名称的Emoji可能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上会有不同的呈现形式(Miller et al., 2016)。例如, 编码为“U+1F606”的Emoji, 其官方含义为“张着嘴、闭着眼睛的笑脸”, 在谷歌Android 11.0设备上呈现为“”, 而在苹果iOS 14.6版本上呈现为“”。因此, 不同平台上呈现同一个Emoji时, 其颜、形状等外形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而正是这种变化可能会使得不同平台之间的部分Emoji的效价和唤醒度会有明显的不同, 从而影响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表达效果, 并且在跨平台使用时, 可能还会增加产生误解的风险(Miller et al., 2016), 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 代表手的Emoji在谷歌Android 9.0上呈现为“”, 而在Messenger 1.0上呈现为
“”。因此, 这可能会导致在实际交流中, 某些Emoji的原始含义会从积极变为消极, 从而在网络交流中造成误解(Wagner et al., 2020)。Emojipedia是关于“Emoji百科全书式”的网站, 目前该网站给出了39个Emoji使用平台, 这意味着给定的同一个Emoji代码可能最多会有39种图形呈现形式(Emojipedia, 2021d), 如表1所示。
2.2.4语境因素
随着聊天语境的变化, Emoji的实际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尽管Emoji可以单独使用, 但它们通常都与文字
共同出现, 因为文本信息的补充可以更加精确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 以减少发生误解的可能。然而, 当文本信息在情感上是模棱两可时, 人们对Emoji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Tigwell & Flatla, 2016)。因此, 聊天过程中出现的文本信息会影响人们对Emoji的理解(Miller et al., 2017)。例如, “我考了100分!”和“我妹妹居然又把我的布偶弄脏了...”。在第一句话中, Emoji传达了一种令人振奋和骄傲的情绪, 这是积极的; 而同样的Emoji在第二句话中却传达的是说话者愤怒的负面情绪。另外, 语境中的情感偏向也会影响到Emoji的使用, 具体表现为:在积极的语境中, 人们使用Emoji的频率会更高,
表1部分平台上“Beam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的展示编码部分平台及其最新版本
Apple iOS 14.6
Google
Android 11.0
Microsoft
Windows 10
(May 2019
Update)
Samsung
One UI 2.5
WhatsApp
2.20.206.24
Twitter
Twemoji 13.1
Facebook
4.0
OpenMoji
13.0
Emojidex
1.0.34
Messenger
1.0
LG
G5
HTC
Sense 8
Mozilla
Firefox OS 2.5
SoftBank
2014
U+1F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