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古诗词: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翻
译及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注释
⑴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⑶新凉:一作“秋凉”。
⑷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⑸眉头鬓上: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⑹贱:质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盏”,酒杯。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赏析
诗词联想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个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能够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诗句赏析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
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
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能够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能够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
的抽象意义的理解。“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仅仅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
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
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
水调歌头中秋
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新凉”亦指诗人再次
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
之情,所以,“人生几度新凉”不但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
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以
自然的变幻来反衬出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谓叹,寄意深刻,韵味悠远。开头两句词远远不止是苏东坡在记叙一时一地之事,或是一己一
身之感,而是借写具体的事实,表达他对抽象意义上的人生命运的深
沉思忖。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
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
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能够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过片两句,更可见牢骚。“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
妨。”“酒贱”是因为“人贱”,暗指身遭贬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隐喻小人当道,君子遭谗。苏轼远贬黄
州,心中的失落与不满是以
这种自我嘲讽的形式来表现的。因“乌台诗案”受苏轼牵连被贬的人
太多,而苏轼也所以不愿连累友人,所以绝少与故人交往,这里的
“客少”应是指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这静寂的夜里,在这皓月当空之时,清秋的寒气阵阵袭人,此时,苏轼心中的孤独凄凉之感是难以排
遣的。中秋月明,而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有人认为“东坡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