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指石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提倡顺应儿童性情、儿童教育内容和方法——诱导讽、教学程序和“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并分析了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诱导讽;启示
关于儿童的诗
银杏树介绍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
介绍信模板
(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赛扶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囚。”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接着他提出要“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