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
教学目标
1了解艾青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艾青的诗歌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艾青诗歌的意象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新诗开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srna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的家乡口语谐音为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2诗歌风格
新中国成立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根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目标导学二:学习读书方法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
4体味诗歌的情感
描写老师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目标导学三:专题探究深入体悟
1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心灵共鸣?
例文:《我爱这土地》《太阳的话》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2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例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其写景绘形绘神饱含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与痛楚回忆诗节前后的间接反复和诗行排比的形式使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约束仍保持诗的根本特征开创了散文与诗的渗透和融合。
3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班里举办诗歌朗诵会朗诵前要预先练习准备讲究朗诵技巧方法读出情味与韵律
例文:《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分析细节描写和关键词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复杂情感。
2.在品读中了解本文的抒情特,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交流展示
师指名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并点评。
预设  〔1〕三个“悄悄地〞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耐心〞和“小心〞,更让人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使得母亲的形象在细微之处变得感人。删去后那么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共同的东西是母亲的爱。
二、研读课文,理解母爱
师:读过课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直到临终前还牵挂自己的孩子的人,这种伟大的母爱令人动容。文中有哪些细节表达了母爱呢?文中的母亲具体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思考一下。
1.自读课文,理解母爱
圈点出文中表达母爱的词句,并用“文中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这表达在________
〞的句式说说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面条的英语怎么写
预设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细心的人,这表达在三个“悄悄地〞的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让人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坚强的人,这表达在她面对“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绝望地喊时,忍住哭声劝“我〞。“扑〞“抓〞两个动词形象地再现了母亲的痛心焦急。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
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慈祥的人,这表达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屡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
〔4〕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江山渔者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乐观慈祥的人,这表达在她兴奋的动作语言中表现出的喜出望外。
〔5〕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敏感细心的人,这表达在她“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两处“好好儿活〞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预设  第1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告诫儿子对生活中的艰苦要有坚强积极的态度。第7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告诉读者儿女已经读懂了母亲的一言一行。
作用:从表象看,前者是母亲劝慰我的话,后者是我感悟后重复母亲的话。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从内容上看,前者是母亲劝慰我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放弃生活,坚强地活着;后者是我读懂母亲此话的含义,勇敢地面对苦难生活,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与感谢。
文化传媒公司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三、拓展思考,感悟母爱
师:曾经,儿子理解不了母亲,秋天过去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了。大家回忆一下母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补充母亲未说完的话。
课件出示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小组讨论后自由答复〕
预设  在一起要好好活,活得坚强,活出尊严。
阅读以下选段,自由谈谈后来的史铁生是如何理解“好好儿活〞的。
课件出示
随着小说获奖的冲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预设 后来的史铁生认为,母亲的“好好儿活〞,就是教给儿子坚强地面对有缺憾的生命,不向命运低头。
师补充:由于身体原因,史铁生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静淡然地看待这一切,依然坚守着“好好儿活〞。残疾的是身体,健康的是精神,所以推荐课后读一读他的几本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2.诵读结尾,理解主题
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对于史铁生的“好好儿活〞,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启发?
预设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我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
启发: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依然能到生命的价值,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对克服困难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结束语:如果你在本文中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当你面对困境时,一定能想起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思念》给你带来的启示。
艾青作品【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对细节的研读感悟中,在补句训练中,在相关文字的延伸阅读中,深刻领悟“好好儿活〞的内涵,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母爱丰富内涵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珍惜。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