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
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德裕神俊①,宪宗赏之,坐于膝上。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②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③,元衡具④告吉甫,因戏曰:公诚陟大痴耳⑤。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⑥,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所以不应。吉甫复告,元衡大惭。由是振名。
(选自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注)①神俊:天赋才智出众。②吾子:你。③翌日:第二天。④具:详尽。⑤诚大痴耳:(你儿子)实在是非常痴呆啊。⑥理国:治理国家。
1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
(3)每以敏辩夸.于同列_______________ (4)书者礼部之.职也
_______________
1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意欲探其志也。
115.陈元方“不顾”,李德裕“不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答案】
113.(1)表顺承(2)拉,牵拉(3)夸赞(4)的114.(1)(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
(2)(武元衡)心里想要试探李德裕的志向。
115.陈元方“不顾”是因为他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而且没有礼貌;李德裕“不应”是因为丞相武元衡所问的内容不在其职权之内,说话不恰当。
【解析】
1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而”表示动作的顺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114.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题中要注意: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探:试探。志:志向。
11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
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乙文中理解李德裕说的话:“武元衡身为皇帝的辅政大臣,不问如何治理国家,而问读什么书,读书有成的人均担任礼部的职务。他的话不合适。所以我不回答。”理解作答即可。
【点睛】
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李德裕天赋才智出众,宪宗皇帝很喜欢他,将他抱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他的父亲李吉甫经常在同事面前夸奖他机敏善辩。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问李德裕说:“你在家喜欢看什么书?”意思是看他的志向是什么。李德裕不回答。第二天,武元衡告诉了李吉甫。并开玩笑说:“这个孩子是个呆子。”李吉甫回去以后责备李德裕,李德裕说:“武元衡身为皇帝的辅政大臣,不问如何治理国家,而问读什么书,读书有成的人均担任礼部的职务。他的话不合适。所以我不回答。”李吉甫第二天又告诉了武元衡,武元衡非常惭愧。由于这件事,李德裕的声名迅速传播开来。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1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乃.往,身自罢之
117.翻译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118.(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十有.五(2)曲肱.
120.翻译句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答案】
116.(1)约定(2)于是
117.①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难道我可以不遵守约定吗?
118.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感受: 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119.(1)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2)胳膊
120.博览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
【解析】
11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第一句大意是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故“期”的意思是约定。第二句大意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故“乃”的意思是于是。
117.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引,拉;顾,回头看。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虽,虽然;岂,难道;期,约定。
118.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甲文中的友人错过了约定时间,还无礼指责陈太丘,结果被陈元方驳斥得无地自容;乙文中的魏文侯即使刚喝了酒,又在下大雨,他还是坚持去赴约。由此可以概括出两文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守信。感受围绕诚信来谈,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119.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
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第一句大意是十岁又五岁,即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