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世说新语》二则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
(一)赏析讲解——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 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 你能举出有关“雪”的诗句吗?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对雪》
(二)真题演练
1.阅读《咏雪》,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俄而雪骤”中“骤”的意思是①,和成语“②”中的“骤”意思相同。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
(3)与“撒盐空中”相比,“柳絮因风起”描摹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更具美感。下面诗句也写出了雪花飘
舞之美的一项是
【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乙】白雪却嫌春晩,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解答】(1)句意为:一会儿雪下大了。骤,急。暴风骤雨:骤,急速;来势急速而猛烈的大风大雨。有时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运动。
(2)句中重点词语:何所似,像什么;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甲】句意: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写的是雪后景象;
【乙】句意:白雪也嫌春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写出了雪花飘舞之美;
【丙】句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给梅一段清香,写的是雪的洁白;故选:【乙】。
答案:(1)①急②暴风骤雨(2)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乙】
2.阅读《咏雪》,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选项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C.差.可拟/阴差.阳错D.因.风起/因.材施教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翻译:谢安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理解:短短八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故事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事件的起因等,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精练。
B.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他的子女一起谈论诗文。
理解:谢氏家族是世代诗礼之家,谢安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有时间和子女“讲论文义”,体现了对他教育的重视。
C.公大笑乐翻译:谢安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理解: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一家人亲密无间的感情,能够感受到古代人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
(3)把下雪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比喻更生动形象?请说明理由。
答:
(4)中国古代有很多“少年早慧”的故事。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少年早慧”在谢道韫、
夏侯荣、戴震身上分别有怎样的体现。
【链接材料一】
荣①,字幼权。幼聪惠,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②,悉书其乡邑名氏。客示之,一寓目③,
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
【链接材料二】
授《大学章句》④,至“右经一章”以下,震⑤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
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⑥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
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世说新语二则翻译译文注:①荣:夏侯荣,三国魏将。②刺: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③寓目:观看,过目。④《大学章句》:出自《四书集注》,是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⑤震:即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⑥朱文公:即朱熹,宋朝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答:
【解答】(1)A.骤:大/大;B.然:……的样子/这样;C.差:大体、差不多/差错;D.因:凭借/根据。故选:A。
(2)AC.正确;B.有误,“儿女”指子侄辈的人。应翻译为:跟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故选:B。
(3)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撒盐空中”好,也可以认为“柳
絮因风起”好。如果认为“撒盐空中”好,可以从形似上进行分析,因为雪的颜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可以从神似上进行分析,柳絮因风起除了说明颜,比喻了雪纷飞的感觉,构成了一幅灵动的雪花翻飞图。
(4)从文本内容来看,通过吟咏的诗句表现出谢道韫的聪明,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即有意象又有蕴意,形象贴切;根据所给的链接材料一中的“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可以看出夏侯荣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再根据链接材料二中的“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等句子,可以看出戴震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能提出独到见解。
答案:(1)A  (2)B
(3)“柳絮因风起”更生动形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有别,“撒盐”也缺乏美感。由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联想到东风吹拂的和煦春,更富诗情画意,也表现出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4)少年早慧在谢道韫身上体现为她的诗作贴切传神,新颖巧妙,“咏絮之才”也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在夏侯荣身上体现为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在戴震身上体现为善于独立思考,不盲从,能提出独到见解。
译文:链接材料一夏侯荣(字幼权)从小聪明,七岁就能写文章,每天读书千字,过目不忘。曹丕听说,请他来见面。当时宾客有一百多位,每人都拿出一张名片,上写各自的籍贯姓名,给夏侯看一眼,然后让他与所有的宾客交谈,结果没有搞错一个人。曹深感惊奇。
链接材料二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戴震)问老师:"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却由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却是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戴震问老师):"曾子,孔子是什么朝代的人?"(老师)说:"周朝人。"戴震追问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问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朱熹怎么知道?"老师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
(一)赏析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重点字词解释:
(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入门不顾.(回头看)
2.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3. 写出下列尊称和谦称分别指称谁。
尊称谦称
令尊家君
令堂家慈
令爱舍弟
贤弟愚兄
阁下鄙人
(二)真题演练
(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14-16题。(共7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屋舍.俨然舍.生取义退避三舍.
B.去后乃至.至.善至美无微不至.至.关重要
C.则是无信.讲信.修睦轻诺寡信.背信.弃义
D.入门不顾.三顾.茅庐奋不顾.身顾.全大局
15.文中两处画线句写的是友人的语言和行为。结合全文内容,下列选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友人很生气。他认为元方的父亲和自己有约定,就应该等自己一起离开。后来友人知道自己错了,在别人的引领下惭愧地走了。
【乙】友人非常自责。他觉得自己和元方父亲约好了中午一起出发,自己却先走了,自己真不是人。他知错就改,下车拉住元方,惭愧地向元方道歉。
【丙】友人发怒了。他认为元方的父亲没有遵守约定,骂元方的父亲不是人。后来友人羞愧于自己的
言行,知错就改,下车去拉元方,想表达歉意。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