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船 借 箭
达县石桥中心小学  庞建立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庞建立,来自达县石桥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9课《草船借箭》。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改写而成。故事发生在东汉未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五学段阅读名著的要求,结合本专题(中国古典名著)的特点,我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能力的培养)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会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这是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为:紧扣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此深化理解课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学法主要以品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学生字,自主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和准备。第二课时,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角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以下四大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鉴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用《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课题(出示课题:草船借箭),抓住课题中关键字“借”析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借到箭没有?)通过问题的引入既复习了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又引出“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引导学生思考:是诸葛亮的什么让周瑜自叹不如的呢?(神机妙算    课件出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
    我希望用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借箭过程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研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主线,组织教学。
(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划出与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3)小组合作、探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结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有个性地感受人物形象。(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以下课件)
①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②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③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④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⑤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⑥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⑦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2、感悟人物形象
随着学生的发言,我着重引导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1)认识诸葛亮知天文    课件再次出示句子(1)、(4)、(5))
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感悟出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好天气,不是巧合,而是他善于观察,预测准确。体会他的胸有成竹,即诸葛亮善识天文。(课件出示:识天文  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认识诸葛亮识人心。(课件出示句子(2)、(3)、(6))
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品读感悟。
A、知周瑜心: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我的计划就完
了。”(课件出示此句)感悟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识周瑜。(课件:知周瑜心    心胸狭窄)
B、知鲁肃人: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引导学生出相关句子和重点词语“果然”)(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引导学生感悟“果然”一词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出示课件:知鲁肃人    忠厚、守信)
C、知曹操性:指导学生出相关句子品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同时设计以下问题:
a、他为什么不敢派兵? b、曹操听到擂鼓声,呐喊声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出曹操的说法和做法与诸葛亮预料的一一相符,之所料得如此之准,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课件:知曹操性    多疑)
D、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得出课文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有十一处之多,唯有诸葛亮这一笑,含
义深刻。既笑自己神机妙算,是自负的笑;又笑曹操不敢出兵,是一种嘲讽的笑;还笑周瑜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更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宽厚的笑。
3草船借箭课件)、认识诸葛亮通晓地利
引导学生从诸葛亮布置船队准备借箭开始探讨;再分析“顺风顺水”、“一字排开”、船头船尾朝向、“逼近”等重点词句,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巧妙安排以及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分别出示晓地利的课件:晓地利)
4)小结
通过借箭经过,我们看到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即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再加上他周密安排,巧妙部署,使得草船借箭成功。因为诸葛亮 “神机妙算”,所以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
(三)、角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课文中人物对话特别多,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特别能反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先设计分角朗读,进入情景,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再边读边演,感悟人物特点。最后通过理解课文周瑜的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进行理解延伸,到底周瑜哪里比不上诸葛亮?设计此问题,不仅对全文进行总结,而且对人物进行对比,对《三国》内容进行延伸。
(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有借必有还,借的箭到底有没有还,怎样还的?欲知后事,请利用课外时间,读《三国》相关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关《三国》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寻生活中的《三国》主题活动,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五: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pk      周瑜:自叹不如
知天文     三天后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斗看不清
              知周瑜心  心胸狭窄
 识人心      知鲁肃人  忠厚 守信
             识曹操性   多疑
晓地理     顺风顺水 一字排开 船头船尾朝向 逼近
    这样的板书:显示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借箭成功的原因,又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