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目录
1教材简说及学习目标
2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设计
3自主学习设计
4教学课件及设计思路
5教学过程与设计思想分析
6教学模式及模式图式分析
7教学流程图及流程图分析
8教学课件结构图
9板书设计
一、教材简说及学习目标
教材简说
《草船借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持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课文主要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顾全大局。
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上一组教材训练学生学习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有关资料独立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鼓励他
们广泛阅读历史故事及原著,从中体会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课后生字格中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并积累词语。
草船借箭课件
(2)能利用在网络或课外书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分角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并逐步掌握运用网络资源、课外书籍理解课文重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
(2)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善于并长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情感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网络及课外书对学习的帮助,从而激发对网络及课外书的兴趣,并能正确对待网络。
(2)通过学习,形成阅读历史故事及原著的兴趣,从中增强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情感。
(3)从对诸葛亮人物品质的领悟中,得到健全人格的熏陶。
其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设计
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的
了解、对文章记叙条理的认识基本能独立完成。同时,通过前一单元的集中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围绕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确定了抓住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理解课文,领悟中心,从而实现长文短
教之教学目的的教学思路。积极倡导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及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本位作用,积极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帮助、协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法,注重情境创设、明确问题、自主学习、探究协作、效果评价、意义建构等学习环节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法、探究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积极探讨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努力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根本转变。结合学生实际,本课教学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完成学习目标知识能力部分的第(1)(2)条,及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认知目标。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联系分角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具体完成学习目标知识能力部分的第(3)条,继续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认知目标。
三、自主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是革新传统教学,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课教学整合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它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和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培养创新精神;强调创设多种机会、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相互协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教学四种因
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本课教学策略重点在于自主——探究——合作三个环节,强调以“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协作交流”为中心,依靠网络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趣,先自主学习,再协作探究,最终完成意义构建。策略图如下:
学习目标
网络环境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自主——探究——合作”式教学策略图说明:突出自主探究,强调主体参与,以“学”为中心,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创造多个机会,引导学生依靠网络资源,完成学习目标,形成知识的
建构。
四、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