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五下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解读
1.内容解读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普通单元,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专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为孩子们呈现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魅力。连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构成了本单元的五个教学内容。体现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课程体系。即在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进而通过略读实践内化方法,最后走向多篇及整本书的课外阅读。
《草船借箭》集中渲染诸葛亮的“神”,他能知天气、识人心,巧妙地利用各方因素,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造”了十万支箭;《景阳冈》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尤其是“智”斗老虎的场面描写,扣人心弦,凸显了武松的“智慧”;《猴王出世》讲述孙悟空出生的经过,以及到“新天地”时的喜悦,生动地描绘了机智活泼、勇于挑战的“美猴王”的形象;《红楼春趣》则描写了“众人”放风筝的场景,显示了各人的不同性格,再以“贾宝玉”为主线串联全文,详略得当、条理清晰。
2. 要素解读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训练要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指向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习作训练要素中,读后感重在“感”,学生既可以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也可以针对某一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引用文中的原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名著中的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核心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习写读后感。
(二)常规目标
1. 认识51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17个词语。
2.能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主要人物的特点。
3.能主持关于“怎么演课本剧”的讨论,引导每个人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并通过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4.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5.能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三、单元整体教学构想   
草船借箭课件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名著对于学生启思增智,提升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要让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四、模块设计
(模块一)
板块一:浏览单元页,任务驱动
一、视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影视资料:动画片《美猴王》片段  电视剧《水浒传》武松打虎片段。
讨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出自哪本书?
2.老师揭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师生交流:你对中国古典名著有哪些了解?
资料补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作者、内容简介、文学价值等。
3.浏览单元页,了解主要内容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这个单元以“走进古典名著”为主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中,我们将领略到我国四大名著的魅力,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故事,在此过程中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带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习作的内容及要求,明确学习重难点。
板块二: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 认读本单元生字词语。
重点教学:
都督、妒忌、丞相、水寨、青布幔子、吓唬、咆哮、耻笑、酥软、请勿自误、谋财害命、踉踉跄跄
2.指导书写生字。
3.汇报交流,检测识字情况
板块三:关注表达,明确任务
1. 浏览“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 明确本单元要完成的阅读和表达要素,做到心中有数: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完成习作《写读后感》,学习写读后感的方法。
综合实践:学习主持“怎样表演课本剧”的讨论会。
(模块二)
领悟表达(第3—7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草船借箭》和《景阳冈》,学习“抓住关节语句,借助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等阅读名著的方法。
2.运用相关的方法,学习《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两篇略读课文,进一步梳理、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感受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板块一: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一)补充资料,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集体交流:初步阅读课文之后,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相机补充课外资料。
资料1:草船借箭的历史背景
资料2:鲁肃的故事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
资料3:相关的地理资料
3.了解了这些资料后,再读课文。
交流:有了老师的这些资料后,解决了你之前的哪些理解上的问题?你能读懂什么了?
(二)紧扣“借”字,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出题眼——“借”
2.质疑:针对“借”你有什么问题?
3.梳理出问题: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借的结果怎样?
4.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
5.集体交流——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借助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板书:借助相关资料)
1. 聚焦诸葛亮之“神妙”,明方法
出示学习任务一:诸葛亮为何如此胸有成竹?默读课文3-8段,到理由并标上记号。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聚焦如下句子:
句子一: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1)请学生读句子。
(2)抓关键词“直到”“四更”。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要等到四更?读好句子。
此刻,如果你是鲁肃,你会怎么想?又会和诸葛亮说什么呢?
(3)小结: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到诸葛亮的“神妙”。
句子二: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学法迁移。你从哪里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聚焦“笑”。诸葛亮为何笑?读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