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中考阅读试题(含答案)
1.简述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开门见山,紧扣文题;②先扬后抑(或前后态度对比,先高兴后扫兴),设置悬疑,吸引读者;③奠定感情基调,总领下文内容,暗示文章主旨。
2.《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
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4.""收到长辈赠送的二十四孝图是一种怎样的反应?
答:恐惧,害怕他父母把他杀了,煮成肉汤给他奶奶吃。
5.文中有两段都提到老莱子的孝亲故事,两者有何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太平御览》版本在前,扮孩子哭是机智之举,显得自然;日本人版本在后,将婴儿啼变成了故意行为,还增加了穿彩衣做儿戏的情节,认为夸张,显得牵强。这种变化说明了封建孝道宣传者为强化封建孝道宣传而进行失真夸张,效果适得其反。(或这种变化说明了封建孝道宣传者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
    7.根据原文内容,结合现代观念,试对《二十四孝图》之“郭巨埋儿”进行全面评论。
答:为孝母亲,却埋儿子,郭巨即便孝心可嘉,也是做法残忍;分财于弟,却携母食贫,这种孝道,逻辑怪异:此举还间接造成母亲不能和弟弟相聚,弟弟不能对母亲尽孝;让母
亲痛失爱孙,让妻子痛失爱子:既不孝,也不慈;虎毒尚不食子,郭巨竟可埋儿!上天安可怜此恶贼,此事置于当今,既不合情理,也触犯刑律,郭巨其人,当受严惩!荒诞的结尾,显然是迷信思想结合愚民政策的畸形产物。“郭巨埋儿”是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教化的标志,让少儿反感,既不具真实性,更没有示范性。
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作者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以不情为伦纪”的本质,批判其虚伪和残酷。
    9.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二十四孝图》不受儿童欢迎的原因。
答:①装佯使诈失真,不合儿童心理:如《戏彩娱亲》等;②要求太严苛,不具示范性:如《破冰求鲤》等;③情节太荒诞,儿童都不信:如《哭竹生笋》等,④情节恐怖残忍,伤害幼小心灵:如《郭巨埋儿》等;⑤有些过于简单,难称经典素材:如《陆绩怀桔》等。
10.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对书中那些孝子的做法感到可疑甚至反生反感。
11.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是不是反对孝道的文章?
: 不是。作者并不反对孝道,只是对中国古代孝道深表怀疑。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暴,对中国古代儿童的怜悯和同情。孝顺是优秀的品质,但不能过分虚假,不然就变的愚不可及了。
12.“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两个词语加以概括。
答:孝顺父母、懂得自我反省(自我批评)
13.《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A
A、封建孝道 B、封建迷信24孝图 C、因果报应 D、都不是
14.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A、子路负米 B、刻舟求剑 C、拔苗助长 D、智子疑邻
15.(多选)我得到《二十四孝图》高兴的原因有哪些?(BCE
A.能够更好的学习怎样做个孝子,报答父母的恩情。
B.归我一人独有。
C.和我之前的读物比起来,这本书鬼少人多。
D.这本书的制作精美。
E.书里的故事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