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金代古墓二十四孝图
作者: 曹雪霞
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1期
    曹雪霞
    历史以来,忠孝节义属于封建伦理道德范畴,是古代儒道两家礼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义故事古往今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尊老和睦亲友崇尚诚信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孝义故事图画以雕塑、石刻的形式传承已久,在我国的民间流传了近两千年。据考证,作为墓葬装饰的重要题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晚期,这时期的孝义故事大概只有十多种。
    系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在唐代已经初步形成,以说唱的形式在民间传播。宋、金、辽、元时,中原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二十四孝故事流传就更为广泛了。据考古发掘资料,这类故事的壁画、石刻雕塑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地区有多种组合,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相同题材的二十四孝故事其表现的图案也不尽相同。然其主要的内容却是相近相似的。
    在明清两代以后,成熟的二十四孝故事体系的涉猎面愈来愈广,出现了《后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又有把历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及不同地区的二十四孝故事汇集成《百孝图》、《一百二十孝图》、《二百四十孝图》等。
    1999年5月间,山西省沁县文物馆会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在沁县县域内发现的首座金代砖雕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其后沁县文物馆又发掘清理了沁县境内的其他两座砖雕墓葬。这三处墓葬均有二十四孝故事陶塑的出土。本文将三处墓葬中清理出的二十四孝图的情况及资料予以介绍。
    金代砖墓,位于沁县城西南15公里的南里东庄村,是在修路取土时发现的。砖雕墓坐东北向西南,为拱券顶,平面呈长八角形,全高3.5米,长3.2米,宽2.85米。砖雕仿木结构有板门、棂窗、斗栱、出檐、枋、柱、须弥座等建筑构件,砌作规整、随类彩绘,反映出时代建筑特和精湛的匠作水准。八面砖壁中部,条砖砌出一周框格镶嵌着完整的陶塑二十四孝故事,并有题榜,只是因年代久远的原因,所施彩及部分墨题记有脱落的现象,它是墓葬文物的主要构成。陶塑图案中的人物以圆塑技法为主,融浅浮雕、线刻和绘画技法为一体,将故事情节、人物、器具等刻画得神情并茂,栩栩如生。这在已发现的同类题材的墓葬装饰中是极为少见的,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保护价值。
    沁县金代砖雕墓陶塑二十四孝义故事图解
    田真哭荆
    图案:三名男子围站一株三枝枯荆树旁,两人拱手相揖,一人袖手侍立,似作对话状(图一)。
    题记:田真行孝。
    图解:西汉时田真兄弟三人,意欲分财自立,出门见屋前紫荆树,三荆同株,接叶连荫,忽然枯萎。田真见状伤感非常,劝喻兄弟宜合不宜分,他说:“木犹欲聚,况我同胞兄弟,反要分离”。自此兄弟和睦,相好如初。
    老莱子戏彩娱亲
    图案:一对老夫妇坐于桌后,旁有一仆击鼓,一男跪地手舞足蹈,作戏耍状(图二)。
   
   
    题记:可见“周老莱……”字样。
    图解:老莱子周朝楚国人,奉二老至亲至孝,行年七十不称老,常着五彩衣,学孩童戏于堂前。因取水上堂失脚跌倒,恐父母心疼,诈卧于地学婴儿哭。千方百计让父母欢心,笑口常开。楚王闻其孝贤,聘之为官,世代传为美谈。
    曾母啮指呼儿
    图案:一老妇作征询状,一男拱手问候,旁有一担柴薪(图三)。
    图解:曾参,字子舆,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学识渊博。少年时,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
望参不还,及啮其右指,参忽感右臂疼痛,负薪速归,问母何故,母曰:“有客来无措,所以啮指呼唤你。”母子心形相连,感应至深。
    刘明达卖子
    图案:一男抱子骑马左行,一妇于马后伸手作难舍状(图四)。
    图解:刘明达不见于其他《孝子传》及史籍,唯敦煌遗书《孝子传》有载:“(首缺)由不足,更被孩儿减夺,老母眼见消瘦。遂将儿半路卖与王将军。其(妻)见儿被他卖去,随后连声唤住,肝肠寸断,遂身亡。”
    闵损单衣顺母
    图案:一男一妇对峙责问,中有一子作告求状(图五)。
   
   
    题记:闵子骞行孝
    图解: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早年丧母。后娘对亲生二子衣内以棉絮,忌妒闵损,衣以芦花。一日,损随父驾车,体寒失手,父怒斥鞭打,芦花飞出,父察知其故,欲逐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受感动,免于驱逐,母悔改从贤,待三子如一。
    刘殷哀泣得粟
    图案:右上一仙踏云召唤,下有一男拱手揖拜为作回答状(图六)。
    图解:十六国时,前赵人刘殷,七岁丧父,痛不欲生,哀泣终日,孝心感人。于梦中有人告知:西篱下有粟。殷醒后掘地得米数石,并有铭记:“七年粟百石,赐孝子刘殷。”
    曹娥泣父投江
    图案:一女披麻戴孝持杖临水悲哀哭泣,旁有层层水纹(图七)。
   
   
    图解:曹娥,女,年十四岁,因父溺水而死,沿江号泣,十七日昼夜不绝,终不得尸骸,自己舍身投江殉父。
    韩伯愈行孝
    图案:一老妇人端坐面前放有一杖,一男作揖拜告(图八)。
    题记:韩伯愈行孝
    图解:韩伯愈有过错,其母以杖击打,伯愈泪下痛哭。母亲说:“以往有过,责打你不哭,今日为何哭泣呢?”伯愈回答说:“以往有过,母亲责打时感到疼痛,所以不哭;今母亲年老力哀,不能让我感到疼痛,所以伤感下泪。”
    董永卖身葬父
    图案:一女踏流云飞腾欲去,一男仰视恭立,作难舍难分状(图九)。
   
   
    题记:漫漶不辨
    图解:刘向《孝子图》载: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自养父。父亡无力埋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当以身作奴。”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
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何敢屈妇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领妻至钱主处。钱主曰:为我织缉千匹抵债。十日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去。行至相逢处,妻子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债,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言毕云雾四垂,飞腾而去。据传:董永与织女相逢处原名槐荫,今已改名孝感。
    郯子鹿乳奉亲
    图案:一男童身披鹿皮,上戴鹿头,抱腿跪于地,一男持作突刺样(图一○)。
    题记:郯子为母思鹿乳
    图解:郯子十岁,春秋时郑国人,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眼疾,思食鹿乳。郯子身披鹿皮,头戴鹿角入深山,混迹鹿中,想取鹿乳供亲。猎人视为真鹿,刺之,郯子告以实情,猎者敬其孝,赠以鹿乳,并护送郯子出山,父母饮鹿乳,眼睛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