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东海龙王傲广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中的龙王可以说是孙悟空的真朋友,孙悟空一有事,第一想到的就是龙王,而龙王们,总是有求必应,两者甚至是良师益友的关系。一开始,孙悟空强索兵器披挂,龙王都满足了他,当然事后尽责任汇报了玉帝。
第14回的“龙王解图”更可见一斑。孙悟空因打死了几个剪径的毛贼,被唐僧训斥,便使性子离唐僧而去。却被敖广以张良与黄石公的例子劝回。
龙王的性格特征:平时老实友善;遇到麻烦,尽力符合大环境的需求,换位思考,热心利他;关键时刻,照顾大局和长远,理性冷静处理问题。比如孙悟空强取金箍棒,如同龙王面对劫匪,好言敷衍,然后上报天庭,打110。
漫谈《西游记》中被忽视的龙,龙类型和特征,及龙王形象的成因?
古今对于龙的描绘可谓浩如烟海,比如神话传说、图腾崇拜、文献典籍。
这其中有肆意为祸的妖龙,也有造福百姓保一方风调雨顺的善龙,还有与世俗社会紧密结合被赋予高贵意义的真龙天子形象等。
小说《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其中直接涉及龙王描写处就有十七回,其他间接关联篇章就更多了。
小说中塑造的龙王形象姿态万千, 有执掌四海的海龙王、偏居一隅的河龙王、被迫蜗居井下的井龙王,等等。
但凡有水的地方,处处皆有龙王的存在。
而这些数量颇多的龙王,他们“与最初在中国典籍中出现的龙王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已经不再沿着佛经故事的老路发展了”。
那么,他们与古老传说中的龙相比,究竟缺乏和增添了什么? 是哪些原因催生了《西游记》当中蔚为大观的各龙王形象?
本文就明清以降最为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做一探讨。
目的是对小说中龙王形象进行梳理、划分和归类, 并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小说主角之一小白龙发声。
并从文学内部和社会外部两方面对《西游记》中龙王形象的成因进行探讨。
一:善恶二分的龙王类型及特征
《西游记》里角万千,每一章节中的人物如行云流水般上下场,但当中有一类形象却陆续地贯穿始终且称得上是着墨最多的配角,那便是龙王形象了。
纵观整部小说,大多数龙王都以“善”的面貌出现,在帮助孙悟空西去降妖中起着辅助作用。
譬如,以《西游记》出场次数最多的四海龙王来看,他们几次三番向唐僧师徒伸出援手,成为推动师徒几人西去取经的重要助力。
因为取经之路困难重重,每次孙悟空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都只能寻求神仙帮忙。
若除去观音菩萨外,另一个他经常依靠的就是四海龙王。而老龙王们也都是毫不推辞,随时候命,竭尽全力救助悟空。
例如,在第四十一回,唐僧师徒经过红孩儿的火云洞处,唐僧被心计颇深的红孩儿抓了去,孙悟空前去讨要,却吃了三昧真火的亏。
悟空以为水能克火,就不再怕被烧。于是他赶忙求援于四海龙王,四海龙王立刻集结共同前来助阵。
结果,龙王的雨水根本起不了作用反而助长了火势,但孙悟空仍然感激他们不辞劳苦前来救援的善举。
又如第七十四回,师徒们路过狮驼岭和狮驼城,碰到强敌黄狮精、白象精、金翅大鹏三魔,被妖怪捉住后,妖怪把他们捆绑放入锅里蒸煮,幸亏孙悟空元神出窍去请北海龙王用冷气替他们降温,方才得救免于做妖怪的食物。
再如第四十五和四十六回,孙悟空等人和三妖在车迟国斗法一事,他们向天求雨和下油锅比试中也是暗中借助于龙王的帮助,唐僧师徒最终才能摆脱三怪的纠缠。
而第六十八回,孙悟空化身神医替朱紫国国王治病,在配药时求取了原本为西海龙王三 太子白龙马的尿液,寻“无根之水”又让东海龙王打喷嚏吐涎津,好降下雨水供国王服药取用。
凡此种种,龙王相助的事例于整部作品中不胜枚举。
当然, 如果有人将龙王们的善心善举仅仅理解为是对孙悟空的惧怕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种见识则过于浅薄了。
因为龙王确乎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而这最能从小说第十四回见出分晓。
当时孙悟空刚从五指山被唐僧救出并拜其为师不久,他们一行遇到几个打劫的强盗,悟空为了保护师父施展本领把强盗悉数打死。
但唐僧斥责悟空作为出家人却枉造杀孽,孙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扬言要回花果山。
后来,孙悟空路过东海龙宫又把事情告诉东海龙王,老龙王听后不动声地对他做了一番开解。
老龙王假装引悟空看向墙上挂着的一幅画,画的正是张良为黄石公三进履的故事。
他依着此画又向悟空解释其中含义,劝解悟空当仿效张良进履,不念旧恶,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日后方能脱去妖仙之名好修个正果。
最后,东海龙王真让孙悟空浪子回头,重新回到唐僧身边完成西去取经的重任。
这里设想下,假如东海龙王只为自己着想,他完全不必大费周章、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开导孙悟空,相反他应该顺着悟空的想法怂恿悟空回到花果山。
因为东海龙王的劝解很有可能逆孙悟空的意而得罪他。因此,龙王对悟空的开导帮助,完全出于一片诚心而不是恐惧心。
此外,《西游记》有一回关于唐僧身世之谜,即“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陈光蕊曾阴差阳错地救过洪江龙王之命,所以当陈光蕊被贼人所害抛尸江中,洪江龙王为了救他说:“此人正是救我的恩人,如何被人谋死?常言道:‘恩将恩报。’我今日须索救他性命,以报日前之恩。”
正是因着这一缘故,陈光蕊后来才能与妻儿相聚同享天伦,唐僧的身世谜团也才能得以真正解开。
因此,通过海龙王劝解悟空和江龙王报恩的故事可以看到,《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不仅具有侠义心肠,乐于助人,还表现为受恩必报、睿智聪慧的儒士形象,而这类龙王形象与以往神话传说中的龙形象乃是大相径庭的。
与多数善龙形象相对应的是少量以负面形象出场的龙王。这其中以泾河龙王和小鼍龙为代表。
泾河龙王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大恶,但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前倨后恭的态度却暴露出内心黑暗一面。
龙王降雨本是要严格按照玉帝命令行事,但第九回中“袁守成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泾海龙王为一己之私的面子,竟与袁守诚赌气争胜。
将原本玉帝规定的“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发雨,未时雨,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偷换为“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止雨,只得三尺零四 十,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零八点”。
结果,泾河龙王难逃被剐的下场。
另外,相较于泾河龙王而言,其子小鼍龙则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恶龙形象,只看他第一遭亮相:“方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红。几根铁线稀髯摆,两鬓朱砂乱发蓬。形似显灵真太,貌如发怒狠雷公。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竹节钢鞭提手内,行时滚滚
拽狂风。”
如此面貌不禁令人毛骨悚然。再观其行径:小鼍龙先是因不堪舅父西海龙王的管束私自出逃,来到黑水河抢 了河神的地盘赶走河神,后耍弄诡计将唐僧捉去企图吃了唐僧。等摩昂太子来要人,他又冷言嘲讽并与之大战。
因此,小鼍龙的言行俨然已经步入妖怪的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恶龙典型。
简言之,《西游记》中的龙王可分成善恶两大类。
然而,长期以来,《西游记》中有条龙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长期被人们当作唐僧的脚力而遗忘,但它的形象却值得大书特书,与《西游记》主角同享光辉。
二:被忽视的主角-小白龙
提到《西游记》的主角,人们必然首先想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
但是,人们往往遗 忘了唐僧还有一个徒弟,那就是小白龙。
尽管整部小说对小白龙的描绘,其笔墨相对其他师徒四人简直是不值一提。
可透过关于小白龙的碎片化叙述并加以拼贴完整后,我们发现小白龙自有其特点,它在取经队伍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其形象及象征意义十分重要,值得挖掘。
小白龙的出场是在《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缀”。
它原本是西海龙王的第三子,后因触犯天条获罪,幸得观音救助让它等待取经人,助唐僧西天取经。
然后它舍去龙身化为一匹白马充当唐僧脚力,而且多数时候都是以马的形象出现。
西游记第三回正是因此面貌的缘故,我们才经常忽略了小白龙的存在。
其实,尽管小白龙平日里寡言少语,只被当作白马看待,但危难之中更能见到它的真心,而且丝毫不亚于其他三位师兄。
在第三十回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剩下的师徒路过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变化为老虎,猪八戒和沙僧又战不过妖怪,更可气的是八戒竟然想着散伙回高老庄。
而此刻小白龙挺身而出:“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他忍
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
于是,小白龙变作宫女与黄袍怪交战,差点丢掉性命。小白龙受了重伤后, 它又声泪俱下地苦劝猪八戒去请孙悟空来救师傅,最终才打败妖怪救下师傅。
这一回可以说小白龙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所在,若没有他,后面也就没有了继续取经的可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