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
      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1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到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头,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沉醉在鸟语花香,最终,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美丽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布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爽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细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表达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2、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终一句才能见到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方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明显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密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意。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奇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2
      1、卖炭翁
      白居易〔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胜利运用。通篇没发一句谈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受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知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剧烈的爱憎感情。这是发多少谈论也难以到达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剧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简洁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年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怜悯,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洁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冲突、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考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正!
      2、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担当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当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当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活灵活现。
      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详细可感,形象秀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详细,天真可爱,活敏捷现,假如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喜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奇,构思灵活,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宠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古诗词3
      1、花非花
      白居易〔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描写友情的诗句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肯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非常亲密,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见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由于语言文字运用得奇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