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书笔记合集15篇
小学生读书笔记1
  死亡,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可怕的字眼,什么鬼魂、幽灵、白骨森森,这些令人毛骨怂然的比死亡更加可怕的词语就逐渐被人类制造出来,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是有许多人害怕死人会来报复自己,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一人在大街上烧纸钱。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它不仅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恐怖,而且告诉我们不要惧怕死亡。这本书的名字叫《天蓝的彼岸》,作者是(英国)艾利克斯。希尔。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哈里在离开家之前和吵架,结果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正等着去天蓝的彼岸,但他还挂念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上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来向亲人和朋友们告别,并向他们表示歉意和爱……回到另一个世界,他将前往天蓝的彼岸;在那里,他将会融化,彻底消失。
读书笔记大全三十篇  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哈里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死了以后,没有抛下亲人和朋友直接消失,而是回到人间,在向同学、家人告别后才如愿以偿地离去。还在人间的家人悲痛欲绝,天天去“拜访”他的坟墓,可哈里永远不能再陪伴在爸爸、妈妈、和阿里特身边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要学会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会在生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但不要期待生活的公平。
  《天蓝的彼岸》是一本用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我们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呈现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在不可抵挡的人性光辉中感悟生命和死亡。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的书。
小学生读书笔记2
  在我的印象中,丛林中,只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但是,自从我读了《狼孩》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丛林中不仅有动物,植物,还可能有被人抛弃的小孩子。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毛克利就是被大老虎叼进丛林里后被狼族救下来的孩子。
  ”丛林危机“这一章是在毛克利长大后发生的事,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说的是在高原的屠儿――大红狼要进攻丛林,众狼毛克利先到人的世界躲一躲,等过了这场灾难在回来,可毛克利要大家一起战斗,最后打败屠儿的事。
  人们都说野兽无情,但是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一些感情。是野兽贴心的照顾,是毛克
利不贪生怕死、有难同担的精神!如果是一些贪生怕死的人,野兽让他躲一躲,他一定会同意,会丢下野兽不管,会丢下养育了他十几年的丛林不管。而毛克利没有丢下它们就走,而是和它们一起浴血奋战,打败屠儿,保护丛林,保护把他养大的丛林中的野兽,保护她心中美好的家园!
  谁说人和野兽不会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狼孩》这本感人肺腑的书。
小学生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战国时期,楚国的襄王是个昏君,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大臣多次劝他,谨防秦国的侵略,楚襄王不仅不听,还大发脾气。秦国果然来入侵楚国了,占领了很多地方。庄辛见他已有悔意,就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养了很多羊,有一天他数羊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是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别人劝他把羊圈修好,他不听。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他又发现少了一只羊,那人后悔了,赶紧修好羊圈,从此他再也没丢过羊。楚襄王听了,果然形势好转了。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错事一定要及时改正。
小学生读书笔记4
  过去的一年里读了好多书,科幻玄幻政治历史,有些书是用来娱乐打发时间,有些书是为了开阔眼界,丰富内涵,每读完一本总会有些许的思考,但却一直没有把读完这本书带来的收获记录下来,今天决定开始对读过的每本书写读书笔记,不能让这些书的内容只是作为过眼云烟,记录下来也算对自己有所沉淀。
  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是从杭州回北京的飞机上读完的,读这本书花了不少时间,这期间也主要因为工作太忙,工作之余还要抽出时间来补专业知识,所以就冲淡了读这些文学作品的时间。出差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在旅途中读书,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写的是万年皇帝第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前前后后的历史,作者黄仁宇博士履历丰富,学识也很渊博,《万历十五年》在我看来没有博人眼球的华美文字,字里行间也是朴实无华,作者站在一个后来人的角度上客观公正地去审视那个年代的历史,为我们重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民生。
  时处明朝的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辉煌的国度,但其实是在走向没落的边缘,当时的政治体制就已经决定了明朝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不得不说,从读过关于明朝的书籍来看,明朝的政治制度相比其它的朝代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的,文官集团的斗争虽然是王朝落没的关键因素,它也同样带有一点民主的意思,低级别的文官敢于上书弹劾比自己官位高得多的官员,甚至弹劾自己的领导,更有甚者有人公开上书指点皇上的是非,很多文官也有着他们自己的诤诤铁骨,虽然这远远称不上民主,但说它有一点民主的意思我觉得也不过份。
  作者在本书中多次明确地阐述,封建王朝最终落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总是试图通过道德来约束人民,而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于是四书五经三从四德等等这些就在那个年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普通百姓想要入朝为官就只有科举这一条出路,科举的内容也无非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朱熹的批注也被指定成唯一的官方正确版,如果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没有言论自由,那封建社会的学者连思想自由都没有,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框架,统治者就必须将这些圣人之言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准绳,以此来教化人民,而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人民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低下,依靠这些很容易愚化百姓,但仅仅凭道憄
上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法治不健全就会导致各项政策难以推动,就更不用说官员钻各种空子了,这些问题即便在今天的中国,有了一定的法治基础都还远远没有解决,更不用说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了。
  《万历十五年》通过几个历史事件和几个历史人物刻画了那个年代的历史,作者挑选的那个时代的几个人物也各有他们的特点。
  张居正是一个改革派,作为皇帝的老师同时也受到太后的青睐,手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他来推行变革可以说是顺水推舟,张居正虽然生活上远不能算是个清官,作风上也受人非议,但通过这些历史作品可以看出他也确实心怀天下,结交党羽也是为了能在朝中取得更多的支持,以此来作为政治基础来推行他的改革,虽然张居正生活不够清廉,但在他的努力之下民生确实有所改善。需要明白,但凡变革就必然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虽然到死也没有卸任,但在他死后弹劾他的言论纷至沓来,最终在死后还得到清算,因为有太多人的利益受到了触动,弹劾地人如此之多以至于和张居正有过密切联系的人也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代名将戚继光之所以在死后三年仍不能见容于万历皇帝,也是因为他之前与张居正交往过于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