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12单元语文天地
《雪梅》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谢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说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所以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一首《雪梅》。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反馈。相机指导。
学习古诗,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说说诗意。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反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降”,认输 “搁”,放下  “逊”,逊、差一点。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三、四句意思:梅花在颜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板书:雪白  梅香(板书:各有长短)颜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但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成了书中十二单元语文天地向我们推荐的经典名句。让我们来记住它吧!背诗。
三、拓展
这首诗的作者卢梅坡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
四、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      雪    梅
            白    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附:          雪  梅
              (北宋)卢梅坡
      xiánɡ  sāo ɡē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xùn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1.骚人:指文人墨客,诗人。
2.搁:放下
3.评章:评议的文章。
4.逊:比不上。
 雪梅  之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成诗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9、蓝的树叶
教材分析: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很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实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
给同学,说明她在协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我的想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前两个方面我们教师已经重视了,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却忽视的比较多。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对话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共同生存。
学习目标:
1.理解“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协助。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朗读指导。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培养责任感。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9个生字,会写10 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怪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有意思,我从来没见过蓝的树叶,怎么会是蓝的?)
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的?(教师边说边把蓝的树叶粘在黑板上)。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的?怎么会有蓝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读词语,看实物识字:铅笔 笔盒 课桌 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李明把桌上的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2)林英皱着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怕惹你生气。”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4、 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布置:填上合适的词
1、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2、木+、=(术)        土+(      )= 吐         
若+(    )=惹      卓+(      )= 桌
盒=(    )+(      )  注=(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
2、深入感悟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协助,培养责任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2-4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师小结:你们读得真有感情。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读出了李丽与林圆圆当时的不同心情。小朋友以后读课文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和重点词,它会协助你读好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句子。
2、林圆圆为什么脸红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练习:
1、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教大家剪纸,不过坐在林圆圆前面的李方方望了带剪刀……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2、这时,林圆圆又脸红了。林圆圆为什么又脸红了呢?
五、作业:
寻身边的好人好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