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画鸡》教学设计教案
  《画鸡》是明代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鸡》教学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品读诗,理解意,感悟情。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是不是都很喜欢小动物啊?老师就给大家带来这么一个可爱的朋友,大家猜一下会是什么呢?(出示谜语,打动物名字。答案:大公鸡。)
  红冠子,白外衣,
  每天早上喔喔啼,
  它叫人们早早起。
  2、你见过大公鸡吗?什么样子?你们喜欢它吗?
  3、我国明代杰出的大画家大诗人唐寅,他也喜欢大公鸡,为它画了一幅画,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课题)。
  4、(大屏幕出示大公鸡的图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你看到什么?(从感官上感受大公鸡的美。)
  5、图上的大公鸡真美丽,诗中的大公鸡更美你们想读吗?
  二、读诗,整体感悟。
  1、指名读。学生互相评价。
  2、教读。
  3、读给同桌听。
  4、齐读诗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读出了古诗的韵味。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诗句,感受唐寅对公鸡的喜爱。
  三、品读诗,感悟情。
  1、出示前两句。
  (1)指名读前两句诗。思考: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红冠)。看到红冠你想到了什么?观察鸡冠花图片,对比,感受公鸡的美丽。
  (3)第二句诗人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雪白)。你能描述一下“雪白”吗?
  (4)像“红冠”里的“红”和“雪白”这样的词语就是表示颜的词语,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5)师:大公鸡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满身羽毛像雪一样的白,它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一起来夸夸它。这真是一只( )大公鸡。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句吧。(读出公鸡的美丽。)
  过渡:公鸡不仅有红红的冠子,雪白的羽毛,非常漂亮,而且它还会叫。
  (1)谁知道公鸡怎样叫?(模仿)
  (2)公鸡什么时候才叫?公鸡一叫就怎么样呢?平时公鸡乱叫吗?所以诗人说……
  2、出示后两句
  (1)朗读后两句。
  (2)公鸡叫,人们就知道天怎么了?就把门怎么了?
  (3)大家知道农民伯伯很勤快,但公鸡比农民伯伯起得早,你们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引导学生体会公鸡的可爱、勤快。板书:勤快)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读出勤快)
  过渡:小朋友,我们感受公鸡的美丽、勤快,诗歌的优美,那是谁为我们画鸡?谁为我们写诗?
  3、介绍唐寅。
  四、创设平台,自我展现。
  1、四人一小组朗诵诗歌,边读边配上动作。
  2、上台展示。
  五、拓展积累。
  1、唐伯虎把这只大公鸡画得这么漂亮,古诗写得这么美,那你还搜集到哪些描写动物的古诗呢?指名回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师展示收集的写动物的诗,集体朗读。
  六、自学要求。
  1、根据屏幕上的停顿提示,自由读诗歌,要求读通、读正确。
  《画鸡》
  (明)唐寅
描写动物的古诗  头上/ 红冠/ 不用裁,
  满身/ 雪白/ 走将来。
  平生/ 不敢/ 轻言语,
  一叫/ 千门/ 万户开。
  2、注意红的字的读音,把它们多读几遍。
  七、总结全文。
  1、你喜欢大公鸡吗?你想怎样夸夸这只大公鸡?
  2、再读古诗,表达对公鸡喜爱之情。
  2、自读诗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平、生、千、门、万、户”六个生字,认识部首“?
  2.认识“鸡、满、雪、轻、言、语”六个字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观察说话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公鸡的勤劳,不懒惰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意思,练习说话
  解决办法:通过猜谜语,画公鸡,说公鸡等方法来解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一则谜语“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清晨叫一曲,红日东方起。”,绿的草地上,四行谜面逐行跳出,美丽的画面配上老师的朗读,学生异口同声猜出是“公鸡”,启发学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有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看到、听到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公鸡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很有兴趣来学习这首关于公鸡的古诗。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一读
  1.师:听你这么一说,我对小公鸡也喜欢起来了,不过老师对大公鸡更喜欢。(贴“大公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画鸡》就是写大公鸡的。(板书课题)带读课题,我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一定喜欢大公鸡的。
  大家想知道课文写了大公鸡的什么吗?(想)好,请大家打开,边看课文边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简介作者
  (1)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读课文后,你们觉得大公鸡漂亮吗?你们知道是谁把大公鸡写
得这么漂亮吗?大家刚才还表现得不错,老师就告诉大家吧。
  (2)简介作者:明代时候,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唐寅,也就是唐伯虎,写字、画画、做诗样样都很棒,他很喜欢大公鸡,有一次,他看到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就把它画下来(投影出示课本插图),还写了一首诗,(投影出示诗)题目叫《画鸡》。
  3.初读全诗,读准字音
  下面,老师就跟着你们一起来看看唐伯虎是怎样描写大公鸡的。
  (1)学生边指课文,边跟教师一行一行地读,注意读准字音。(两遍)
  (2)下面,大家自己拼读全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待会儿老师要考考大家。
  (3)下面老师想听听大家读得怎样。
  4.指导朗读
  (1)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指着课文,边听老师范读课文,再次听准每个字音。
  (2)录音机里边的阿姨读得比老师还要好听,请大家边指着课文边听阿姨读一次,要听好每一行诗中间是怎么停顿的。
  (3)你们想不想读得像阿姨那样好听?
  (4)好,下面就跟老师一行一行地读,要读出节奏。(两遍)
  (5)齐读(两遍,要求读出节奏)
  (6)分四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读得,(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若四组都不错,“我们为自己鼓掌”)
  (7)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听他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节奏读出来了。
  画面上出示课文插图和带音节的《画鸡》这首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诗歌,先要求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再读通整首诗歌,配合观察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在此基础上老师范读、领读,
重点指导诗文中的三拼音节“guān、jiāng、 jiào、qián”和前鼻音“shēn”、后鼻音“shēng”,指导诗句的连读和停顿。儿童的记忆力很强,通过几遍朗读,对诗歌已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对诗歌中的字音和字形也有初步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出示课文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卡片,学生已能正确认读。为第二课时生字教学打好基础。
  三、想一想
  诗歌朗读熟练以后,就要适时地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画面展示出“想一想”,“诗歌写的是公鸡还是母鸡,你是怎么知道的?”,“公鸡”和“母鸡”分别用图片代替。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诗句说出公鸡的特点,即“头上红冠不用裁”和“一叫千门万户开”,通过学生的回答不但巩固了诗句,还加深了对公鸡特点的理解。问题2是“为什么说‘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有困难,因此在出示后紧接着出示出“钟”、“公鸡”、“太阳”的动画设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过去还没有闹钟来报时”。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问题迎刃而解。不用讲字词,轻轻松松达到了理解诗意的效果,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再次指导朗读,重点指导重音和感*彩,学生的朗读效果越来越好。
  四、认一认
  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字,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