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课前测验:
背诵《观沧海》
听写:沧海  碣石  澹澹  竦峙  丛生  丰茂  萧瑟  幸甚  对峙
提问: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áo)(今安徽省(bó))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散文写得质朴简约,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受传统的束缚,豪迈雄健,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各有成就,文学史家习惯称他们为“曹氏父子”或“三曹”。
【中心思想】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描写大海的词语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汹涌澎湃 大浪滔天 碧波汹涌 波澜壮阔 海沸江翻
波澜不惊 海阔天高 海阔天空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描写大海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原诗
注释
解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东】方位名词,向东、朝东。【临】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观】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竦峙】高高的挺立。竦,高。峙,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萧瑟】秋风声。【洪】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于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星汉】银河。
【若】好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幸】庆幸。【至】极点。
: sǒng 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如:竦立)。恭敬,肃敬(如:竦然异之)。同活着真好悚 : zhì 直立,耸立(如:峙立)。对峙(相对而立)。两峰相峙。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写作背景: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诗歌赏析: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全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
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志胸怀。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      人。他的诗以          见称。(6分)
2. 按要求原诗句中的语句。(11分,每句1分))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4分)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最切合诗意的一项是(    )(4分)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1)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C 4D
作业:
1、背诵,默写《观沧海》,复习文学常识,明天课堂提问。有小测验,及观沧海给条件默写。
2、整理笔记,描写大海的词语和诗句。
3、也许你见过或者没有见过大海,都可以通过回忆和想象写一段有关大海的文字,要求抒发内心的感情,题目自拟,字数在200字以上
 
学习要求:
1、 记课堂笔记,课后进一步整理笔记。            (笔记本)
2、 复习课堂学习内容及方法,准备小测验。        (测验本)
3、 多读多写。                                  (习作本)
买一亩大海
作者:鲍尔吉·原野
  买一亩大海,就买到了一年四季日夜生长的庄稼。庄稼头上顶着白花,奔跑着、喧哗着往岸边跑,好像它们是我的孩子。对,它们是浪花,但对我来说,它们是我种的庄稼。
  大海辽阔无际,而我有一亩就够了。其实我不懂一亩有多大,往东多远,往西又有多远。别人告诉我,一亩是六百点六六六七平方米。够了,太够了。六百多平方米表面积的大海,足够丰饶。买下这一小块大海,我就是一亩大海的君王。
  在我的海域上,没人来建高楼,没人能抢走这些水,我的水和海水万顷相连而不可割断。再说他们抢走海水也没地方放。这里没有动迁,没车因而不堵车。如果我买下这一亩海,这片海在名义上就属于我,而这片海里的鱼、贝壳乃至小到看不清的微生物,更有权利说属于它、属于它们。是的,这一小片海在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活着的时候的时候就属于它们——包括路过此地的鲸鱼和蹒跚的海龟,以后也属于它们。我买下之后所能做的只是对着天空说:我在这儿买了一亩大海。阳光依然没有偏私地继续照耀我这一亩海和所有的海,日光的影子在海底的沙子上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