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多余的话》读后感3篇
【篇四】
活着真好
刚刚看完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感悟如下:
1、做学问的人,还是不要参与到政治中来为好。什么层次的天
分,就适合做什么层次的事情,不匹配,就可能产生遗憾或悲剧。既
然做学问的天赋高,其政治天分很可能就不高,最起码可能是大大低于其做学问的天分。而一旦陷入政治,再想回头做自己喜欢的学问,
可能就难了。钱伟长、黄万里的个人悲剧就在于,他们做学问的天分,天下聊聊无几,他们的政治天分也许很高,但他们却自认为其政
治天分与自己做学问的天分同样高,从而陷入政治而不拔,误了学问。但不参与政治并不等同于不爱国,钱学森即是如此。
2、当社会处于大动荡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不论你是什么人,
适合不适合搞政治,都将被卷入到政治中去。瞿秋白就是这样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政治大潮之中,其他人也不例外。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匹夫”,在某些时候,可以指每一个人;但有时,在某些范畴内,却并非如此。这“责”,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模一样。
4、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也早已失去
信心,对共产主义也自认为并不真懂,但他相信共产主义,也绝不愿
意对此背叛;这就是他的人品。任何时候,任何时代,无论你有着什
么样的理念与信仰,是参加共产党还是参加国民党,都无可非议,关
键是你的人品如何。77级里的某些地痞无赖,让我很是厌恶,不是
因为他们的理念,而是因为他们的人品。
5、当时的共产党内,象瞿秋白那样对政治厌倦,对共产党在中
国的胜利已失去信心的,应该很多很多,林彪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应该不是当时少数人的心态;由
此更可见识到之艰难之
伟大。是,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给了他们奋斗的方向,
带领他们走出迷茫走出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的出现,是天佑中华之所为!
6、瞿秋白对政治早已厌倦,回头做学问亦不可能。于是,生命
对于他已毫无意义;他对死亡已毫无畏惧,甚至可能是充满向往。但
对死亡充满向往并非不留恋人生;临别人生,还孜孜不倦地向还要继续在人世的人们推荐应该看的书;而那最后的一句话“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更让人回味无穷。“活着真好”!
毕业30周年时,曾经希望自己能活得很长很长,因为,当时自
己感觉,能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当我
感觉77级里居然可能也有汉奸时,很是伤心,不是为自己,是为77级伤心;并由此对参加毕业100周年活动是否还有意义产生了怀疑。曾经有同学说“老而不死为贼”,虽然我仍然感叹“活着真好”!但此时的心态可能与瞿秋白那最后的心态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吧。
7、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瞿秋白?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是,
应该会留其一命。
【篇五】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读高中时学鲁迅的杂文,很为鲁迅“匕首与投”的杂文所折服。那时同学议论,鲁迅的一些文章其实是瞿秋白写的,因为瞿秋白那时是党的领导人,以公开的名义不能在国民党稽查的刊物上发表,就以在党外的鲁迅的名义发表。这些议论是否真实不说,但因了这杂文,
对瞿秋白确是崇拜和敬仰的。但“文-革”中说瞿秋白是“叛徒”,他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就是他向国民党的自首书。那以后,瞿秋白成
为我心中的一块阴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吹散了笼罩在瞿秋白身上的乌
云,还其洁白之身,我心中这块阴影得以消除。
其实,对瞿秋白,中央早就有过肯定的评价。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就指出,“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
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1935年6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他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1955年6月18日,陆定一在瞿秋白遗骨迁葬仪式上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瞿秋白同志生平的报告》
中说,“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土。他献身革命直到最
后一息。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是那场可诅咒的“文-化-大-革-命”颠倒了黑白。“文-革”结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开始审核“文-革”浩劫中的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