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抒情散文故事_抒情散文故事文字精选
其实散文就像是一杯清茶,余韵深长久远。下面带给大家一些关于短篇抒情散文故事,供大家参考。
抒情散文故事1
乡愁的呼唤
初冬的第一场寒流,就让偃师北邙岭上的游殿村有了五彩斑斓的彩,本来黄土塬和绿树、白墙的对比就十分强烈,此时更让来到这里的我们目不暇接。
曾经是古道集镇的游殿村,有过繁荣辉煌的过去。而今天让这里悄悄成为人们又一个寻古探幽好去处的原因,我想是在这里能够到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眷恋吧。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遥远北方刮来的黄土在这里最后沉积,为这里的先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安家居住条件。窑洞,就成为村民世世代代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绝好对象。一种是在沟边崖头向阳的地方挖出宽敞的窑洞,这便是常见的靠山式窑洞院;另一种是先在稍平整的地方
凿出七八米深的大坑,再在其四面再挖出窑洞,这便是地坑院,其在豫西黄土塬上并不少见。
而游殿村独有的地下街坊——地坑院,更是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视觉感受:在平地挖出一条街道,然后再在街道两侧挖出一个个窑院,每个窑院再挖出数量不等的窑洞,连接窑院的道路也是间断的窑洞;其中九连洞长数百米,形成了连通8个窑院的地下洞府,这里曾经住过14户人家,有独户、双户、四户,是根据弟兄多少确定院落大小而分户的。过去,这里缺水,各户都有集水沟、蓄水窖、辘轳、磨房、红薯窖等生活设施。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先民的智慧。
可惜的是,如今年青一代大多搬出了窑洞,过上了和先辈大不一样的生活;还有一些老辈人舍不得窑洞冬暖夏凉的舒适,仍然在窑院里精心地侍弄着里面的果树、菜畦。虽然这里架起了电视天线,让生活有了一丝现代彩,但显然已经无力阻挡更加新颖的生活诱惑。越来越多的窑洞失去了门窗,斑驳的大门下长满了齐胸的蒿草,残破的院墙、裸露的树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那么苍凉。
是啊,村外的高速公路上车流终日不断,村里的几十家鞋厂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所有的庄稼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收割,新时代的村民搬离沟边,住上了统一风格的楼房,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村民恪守过去的生活形态呢?当他们的后代再回到过去的地坑院时,有的只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敬仰。即使是客人来到这里,也会对先辈在一片黄土地上创造的厚重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喜的是,这里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衰落的地坑院背后的人文价值,开始着手保护开发这些独特的景观。一位对本村文化颇有研究的老人告诉我们,明朝洪武年间,一位母亲带领三个男孩从山西洪洞到此定居,形成了今天六七千人以滑姓居多的村落,滑氏祠堂见证了600多年来这里的沧桑巨变;由于地处偏远,这里还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玉皇阁、文昌阁,更有千年古树、老龙拐、月亮湾、平安寨等自然景观。尤其是横贯东西的神仙谷和塔沟,千百年来风雨的侵蚀,使这里的黄土塬形成了壮观的地貌:土峰林立,土红白相间,在彩斑斓的林木和不同角度的阳光映衬下,迷蒙而神秘,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对于不堪都市喧嚣嘈杂的人们来说,到这里静听黄河的涛声,远望伊洛平原上袅袅升起的炊烟,走进静谧深邃的地坑院感受中原先民的生活形态,抚摸一下大门上锈蚀的门锁,路过曾经的车马大道,感受村中的古街、古井,听一听静坐在村头古树下的老人口述的传说,
该有多少感触。当然,这里的人们正在创造并享受着新的生活,正在延续着古老的河洛文化的精髓。
我们不必过分留恋田园牧歌式的节奏,逝去的风景正在呈现一种苍凉的美,同样能够唤起我们心中的愉悦。如果将来这里能够成为寄托在外漂泊的人们的心灵故乡,成为唤起心中乡愁的一方田地,也是千百年来这里传承的独特地域文化在这个时代所显示的新的生命活力。
抒情散文故事2
初冬
在北方,冬天似乎来得早了一些。一夜之间,叶落了,草枯了,水瘦了,昔日里青黛如墨的山峦也卸掉一身浮华外衣,显露出光秃秃的脊梁骨,真诚地袒露出生命的本。
初冬雨,是一个出的使者,临窗听雨,不大不小的雨就这样下个不停。静下来,忽然发觉,芜杂的世界只有这优雅的雨声在独奏,颇有一番意蕴。这不急不躁的雨声,让人的心也一洗而空,变得沉静下来。彼时,耳际传来李义山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更是品出了
其中的洒脱和从容。
每天清晨,我们打扫清洁区时,都会有很多落叶,只因为那里有几棵柳树。我能清晰地记得,夏天里这些柳树曾是那样蓬蓬勃勃、生机盎然,婀娜多姿的柳条垂下来,好不让人欢喜。自古逢冬,悲寂寥。凝望这一地的落叶,我的心里除莫名的感怀外,更多的还是替那些柳树高兴。因为,它们终于摆脱了一季沉重的负担,卸下那些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的虚无东西,变得安静下来了。
初冬的乡村,也渐渐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农人们也不再忙不迭地奔波了。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些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柴烟。
田地里的白菜、萝卜已经收回家了,只有门前的柿子树上还依稀摇曳着几个红彤彤熟透了的柿子。年幼时,曾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要留几个柿子看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懂得,树会老,人亦会老,人和树都怕老了孤独。不留几个柿子看树,树会难过。没有儿女在身边,老人也一样会孤单。
冬来了,乡村里多了一桩桩喜事。年轻的男女打算在今冬的第一场雪里举行一场最圣洁、最隆重的婚礼。于是,我常常被这样的情景所感动:男孩骑着单车,女孩坐在后面,深情相依,甜蜜而幸福。
初冬,不经意间拨动了人们甜蜜而快乐的心弦,我真心喜欢季节给予的馈赠,并会加倍珍惜这份难得的美好。
抒情文
抒情散文故事3
深山踏秋
淡淡的薄雾笼罩在山峦间,车子左突右拐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临窗眺望,偶见田野间有农民正在忙碌,他们把花生秧薅出来后码在脚边。放眼望去,猛发现,田地间铺陈的一排排花生秧,竟成了一行行的平仄,点缀在起伏的丘陵上,谱写成一首首美丽的诗篇。
山埂上,两棵柿子树并排站着,欢快地舞动着枝叶,满树的果实随风招摇。禁不住诱惑,朋友一脚刹车,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去,蹭蹭蹭爬上枝丫,一展臂一伸手,那红彤彤的果实就盈握在掌间。他递一个过来,我忙接了,去了蒂,轻轻一吮,一股蜜汁滑进喉间。
踩着泥泞行至山脚,见几间土坯房依山而建,房舍前,一老黄狗虎视眈眈盯着我们看,几只母鸡扑棱着翅膀跳下石碾,绕过门口的玉米垛,在晾晒的艾草叶间一叫一跳。一位老妇牵着牛,在屋后的山岭上朝我们张望,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顺着小道,缓缓前行,顿觉山中深秋之美。看漫山遍野的野花:白的、紫的、黄的,异彩纷呈;就连树叶也呈现着不同的颜:深绿、浅金、褐、绛紫;听,山涧潺潺,流动有声,嗅,风送幽香,空气潮润。正陶醉间,一不留神,路边枝蔓上伸出的刺,俏皮地扯住了我的衣襟。
一路向南,山路越来越窄。朋友惊呼:“快看,山楂树!”果见,几棵树上挂着累累果实,只轻轻一摇,红艳艳的果子便骤雨般哗啦啦纷纷坠下,落在脚边。
斜坡上,一片开阔地惊艳了我的双眼。只见,盛开的野菊花一朵朵、一簇簇连成了一大片,成了花的海洋。突然心生渴望,好想在这明媚的阳光里、山的怀抱里、盛开的花海里,舒舒服服睡上一觉,哪怕片刻,该是多么美好!
穿过荆棘,登上山顶,一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帘。抬头仰望,蓝天似锦,白云如棉,看
远处,山空蒙,天地苍茫,俯瞰脚下,山岭似黛,层林尽染。山脉间,那绿的树彩的叶,宛如一条条彩的丝带,在深秋中幸福地抖动。
深山之美,美在静默,深秋之美,美在收获。正如生命,只有经过了磨难,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才能赢得硕果累累,更彰显风韵和厚重!
抒情散文故事4
秋情画意
伴着蟋蟀的声声夜鸣,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身边。相比满目繁花的春和热烈火辣的夏,秋就显得含蓄而内敛、深情而温婉。秋默默无言,却用她成熟温厚的内在和仪态万方的外表,诠释着这个世界的丰富和美好、浪漫和多情。
秋是一片金黄。街道边,那褪尽绿意小巧如扇的银杏叶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那亮光直晃人的眼睛。一棵棵一身荣华的银杏树,矗立在道路两旁,为人们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田野里,那一望无垠的沉甸甸的谷穗迎风呈现在秋里,散发出阵阵清香,翻腾着金的巨浪。它们在温暖丰厚的土壤里孕育,在收获的季节,把个个颗粒饱满奉献给大地,回报那
些为它们挥汗如雨的老农。树梢上,橘子、柿子、盛开的桂花,一枝枝、一朵朵,孩子们围着、闹着……香,氤氲在空气里;甜,绽放在味蕾中;笑,盛开在脸颊上。
秋是一片火红。十月,山野飘红的季节,花开正艳的木芙蓉,花团锦簇,片片落红,绚丽动人,迎风摇曳,舞动着、招展着秋的风姿。山林间,一袭红衣的枫叶不遑多让,漫山红遍,层林尽染,远远望去,那片妖娆的火红,如点燃的野火在山野里蔓延,又如天边的云霞遗落到了世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大诗人杜牧走进枫林中如此情不自禁,便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