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作品中常见的抒情⽅式
2019-09-02
写作中常⽤的表达⽅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抒情是除⼀般应⽤⽂之外各类⽂体常⽤的⼀种表达⽅式。尤其是⽂学作品,需要抒发作者个⼈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所以抒情也就成了⽂学作品最重要的表达⽅式之⼀。中国⾃古以来就是⼀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曲赋等⽂体常常都以抒情为第⼀表达⽅式。⾄于戏剧、⼩说类作品,虽说⼀般不会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式,但其抒情部分却往往都是作品中最打动⼈⼼的地⽅,是每部作品的精髓部分。所以不管是为了阅读还是写作,学习抒情、学会抒情很重要。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的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的内⼼情感的⼀种表达⽅式。它与叙事、说明、描写和议论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式具体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等。古⼈云:“情动于中⽽形于⾔。”在抒情类作品中,抒情是主要表达⽅式,是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段;⽽在叙事性的⽂章中,抒情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结合运⽤,以增强⽂章的感染⼒,突出⽂章的中⼼。
下⾯就结合⼀些具体的例⼦,谈⼀谈⼏种较为常见的抒情⽅式,仅供⼤家参考。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主要特点是:景⽣情,情⽣景,情景交融,浑然⼀体。在⽂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如杜甫的《春望》:“国破⼭河在,城春草⽊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诗⼈通过对花鸟草⽊的描写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诗中,抒情⽽不直写情,绘景⽽不⽌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作品含⽽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
⼆、触景⽣情
触景⽣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引起情思,进⽽感叹抒怀的⽅法。这种⽅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亦可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者相交织,⼀边写景,⼀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名为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李⽩脍炙⼈⼝的《静夜思》:“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诗⼈先写夜间床前如霜的⽉⾊,继⽽抒写被皎洁的⽉⾊触发起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作品触景⽣情,情景交融,⾃然蕴藉。
三、咏物寓情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种表现⼿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
特点是:只描写意象,不直接抒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喻、拟⼈、象征等⼿法,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运⽤了咏物寓情的⼿法:“他纠缠着丁⾹,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窥视着另⼀株树……”这⾥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的肩膀向上爬的⼈。作者把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度和谐与统⼀。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不仅可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且⽂章也因此⽽显⽰出情意深邃、意味隽永的艺术魅⼒。
抒情文四、咏物⾔志
咏物⾔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述志抒怀的⽅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情,有感⽽发。如许地⼭的《落花⽣》就是咏物⾔志之作。⽂章先“咏物”,描写花⽣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把它拔出来。”然后“⾔志”,说明做⼈的道理:要做务实、低调、有⽤的⼈,不做表⾯好看⽽对别⼈没有益处的⼈。咏物⾔志,既有意象,⼜有情志,情志因物象⽽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饶有韵味。⼆者相融相汇,相映⽣辉。
五、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段,直接表⽩和倾吐⾃⼰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其特点是:不借助任何“附着物”,⽽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是思想感情毫⽆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在介绍志愿军战⼠的⼏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段抒情的⽂字:“朋友们,⽤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是怎样的⼀种⼈,这种⼈是什么⼀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流的战⼠,第⼀流的⼈!他们是世界上⼀切伟⼤⼈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骄傲,我们以⽣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豪!”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六、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清的《背影》,写⽗亲给⼉⼦道别时买橘⼦的那⼀段叙述性⽂字,情真意切,感⼈⾄
深:“我看见他戴着⿊布⼩帽,穿着⿊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去,尚不⼤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攀着上⾯,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向左微倾,显出努⼒的样⼦。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叙述⽂字,朴实⽆华,把慈⽗的爱⼦之情和⼉⼦对⽗亲的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定的深度和厚度,⼜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彩的情思和诗意,拨动读者的⼼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这样⼀篇融情于理的美⽂。在向妻⼦最后⼀次表⽩⾃⼰的⼼志和爱憎时,作者并⾮情意缠绵,泪语柔情,⽽是以理代情:“吾⾄爱汝,即此爱汝⼀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乐牺牲吾⾝与汝⾝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于⼀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诉情,感⼈肺腑,催⼈泪下。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浅谈⽂学作品中常见的抒情⽅式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