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瑰奇的青春在不同时代激流中彰显的风采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本单元由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这些作品都是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时代的青春吟唱,都体现了“青春的价值与力量”的不同侧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时代的股当下青春之力的释放和呐喊;《红烛》表达青春的觉醒,“红烛”的意象晓瑜我们青春的价值在于一直燃烧和发光;《峨日朵雪峰之侧》彰显了青春的独立性,体现了独立于时代的青春的征服与攀登;《致云雀》通过“云雀”的形象突出了青春的高贵性,青春是对尘世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又能超越尘世;《沁园春·长沙》表达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青春理想;《百合花》表达了青春的光华与灵智在于不断地奉献与牺牲;《哦!香雪》则表达了新时期青春的“站立”。
本单元隶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因此在本单元中应当让学生围绕精读作品,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发掘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与力量”和诗歌小说的表达方式、预言特点之间的必然性关联,通过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诗歌写作,自主深入文本,感受文学作品的意蕴。
二、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有新鲜感,同时有很高的热情,但对高中语文学习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对诗歌、小说等文体的精读方法较不明确,在鉴赏审美、语言使用等语文素养层面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这都需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支撑。
同时,学生虽然身处韶华,却普遍对“青春的价值与力量”缺乏感知和体认,处于懵懂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地深入文本。
三、单元学习任务
发掘人文主题和表达方式、语言特点之间的必然性关联;通过对“青春的价值与力量”的探究打通单元主题与知识、能力与目标;通过读(发现优点)写(学写新诗)结合的方式晓瑜学生:无论何时,都应该拒绝平庸、远离颓废,在流动不息的生活面前,要永远怀抱美好的理想和青春不死的信念。
四、课时安排
根据本单元内容,将单元主题确定为:“绚烂瑰奇的青春在不同时代激流中
彰显的风采”。围绕主题,本单元共安排十一个课时;第一、二、三课时理解青春之理想的精神内涵,梳理青春之理想在《沁园春·长沙》与《哦!香雪》中的体现;通过对比《沁》中的站立者和香雪的人物形象,分析青春与理想的关系;明确“青春的觉醒与站立”背后人类共同理想的价值与意义。第四、五
课时,通过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的境遇,理解困境中青春的力量。第六、七、八课时,通过学习《红烛》《百合花》,感知奉献与牺牲的青春形象的崇高,理解和体认青春的光华与灵智在于不断地燃烧与发光。第九课时,项目制学习(学写诗歌)。通过围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诗歌,学生探究学习并总结四首诗歌创作的亮点,把握其中的意象进行贯通式学习,感知和体认不同时代背景下诗歌的个性所呈现的共性“真实”,进一步体认真实的语言之下“不死的青春”,布置课后写作任务(围绕“青春的价值与力量”进行诗歌创作)。第十课时,读写结合,对学生创作的诗歌进行评价与修改,让学生围绕意象进行探讨,初步掌握诗歌的品读和写作方法。第十一课时,青春诗歌展,单元贯通写作“青春的力量”诗歌或者作文写作展示及诗歌写作评价,建立班级“青春”作品集。
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峨日朵雪峰之侧》
品青春的力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诵读,感受和体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内在的节奏韵律。
2.通过对诗歌关键和反常之处的分析解读,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通过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作者所处的境遇,理解与体认诗中蕴含的青春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与体认郭沫若和昌耀的诗歌所彰显的青春的觉醒与力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胡适创作的最早的白话诗: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新诗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有些现在看起来很差劲的作品,在当时那个年代是石破天惊般的存在,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鉴赏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应当注重时代性。
学习任务一:走近作者,关注创作背景(学生预习+课堂展示)
诗歌作者时间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诗歌作者时间背景
峨日朵雪峰之侧
学习任务二:学生诵读,整体感知
活动一:依次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概括两首诗歌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
明确:《立》宏伟、壮丽、炽热、强力《峨》雄浑,悲壮
学习任务三:走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文本探究
诵读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啊啊”“哟”?
【演示文稿】
这是立在海边看海的人,受着“海涛的节奏的鼓舞”而发出的一种内心的呼喊。海涛的节奏作用于人,内在于人,便成为人的情绪的节奏,发为呼喊,见诸
文字,就是郭沫若这首诗的“内在的韵律”了。
——於可训《新诗文体二十二讲》明确:这种情绪的节奏是诗人的心灵对自然进行感应的结果,因而诗的节奏可以与自然的节奏达成同构。“啊啊”“哟”的出现使其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劳动号子,正如郭沫若本人所言,其目的是“诗歌的音乐化”(《论郭沫若的创作》)。
【题解】“立”“边”“号”
问题一:这样身姿宏大的巨人的呼号的内涵是什么?
为“毁坏”呐喊,为“创造”呼号,渴望摧毁旧的,重建新的。
问题二:这首诗中的“力”是什么?这首诗与“青春的价值”主题的关联性是什么?(结合原文和学习任务单中的三则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由他那动的泛神的宇宙观出发,而高唱精神之独立自主与人格之自律。他以人类的个性为神之必然的表现。如像神对于他不像是完全无缺,人性的粗形他也决不以为是善,他认为人类有许多的缺陷。如想使人性完成向上,第一步当学神之“日新”。·.....这样不断自励,不断向上,不断更新。
——郭沫若《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
材料二:
此力即是创生万汇的本源,即是宇宙意志,即是物之自身--Ding ansich。能与此力瞑合时·....·永恒之乐,溢满灵台。...·欲求此永恒之乐,则先在忘我,忘我之方,歌德不求之于静,而求之于动。以狮子搏兔之力,以全身全灵以谋刹那之充实,自我之扩张,以全部的精神以倾倒于一切!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材料三:
只有现在的中国青年——“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真像火一样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他们厌这世界,也厌他们自己。忽地一个人用海涛底音调,雷霆底声响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这个人便是郭沫若,他所唱的就是《女神》。不是这位诗人独有的,乃是有生之伦,尤其是青年们所同有的。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从原文来看,文本中“太平洋”作为地球的一部分要把地球推倒,而我们这一青年作为接受旧式教育的人,要把原有的一些腐朽的东西摧毁,我们要重建,要创造,这种力就是五四精神的力。
结合材料分析,这个力是积极上进的、“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式的一种创造的激流;融合中国古典精神和西方思潮于一体的一种拯救历史的青春的力量。
学习任务四:走进《峨日朵雪峰之侧》,文本探究
【题解】“峨日朵”
明确:“峨日朵”应该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那么,
“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小组合作】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此刻”和“仅”两个词有什么含义?2.这首诗与“青春的价值”主题的关联性是什么?
结语:
这节课我们学会几个鉴赏诗歌的方法,第一是要关注诗歌的韵律,从诗歌的关键之处和反常之处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二是要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将诗歌置于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两首诗抒发的青春情怀都打着典型的时代烙印,都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积极进取精神,迸发着蓬勃旺盛的青春生命力。青春的诗歌
板书设计:
立峨
壮丽雄浑;悲壮
青春之创造青春之征服
体现青春之力量
作业设计:
学习任务五+:解读意象,分析情感
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
意境
意象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