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三个阶段阅读题
【篇一:第三次阶段性检测题作文指导材料】
第三次阶段性检测题作文指导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说明: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亦是行为。 “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由此,“位置”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的评价等等。 作文参考(“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 “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的评价等等。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行为与位置,相互影响
阅读文章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都在阅读,而在普通舱侯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这种现象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的行为与位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首先,说位置影响了行为。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就连翻书声都很轻,大家都在阅读,图书馆里鸦雀无声。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刚刚进入图书馆的人也会闭上嘴巴,轻声慢步的走进来他想看的书。在这种比较好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异类与他人不同。所以,哪怕不习惯也
会让自己融入进去眼前的环境,这说明位置影响人们的行为。
后说,行为也会影响位置。社会分为不同阶层,而这阶层的划分正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的。爱学习肯吃苦的人考上了好大学,以后就有了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了高收入。他所处的阶层肯定与高考落榜没有工作的人不一样。当初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有毅力肯学习,有的人贪玩游戏人生。因此,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行为便影响了人的不同位置,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统而言之,行为与位置是互相影响的。不同行为的人有不同的位置,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物以类聚,人以分”这八个字便直白的说明了这种关系。
再说,位置行为互相转化。行为与位置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年年轻时有意在闹市中读书,他并没有因外界的喧嚣而改变自己专注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所处这种不良位置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其所变,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的品性。相反,国外有一知名大学的一位教授,其人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取得较好的成就,但他经常辱骂学生,上课时常迟到或者接听电话。最终也被该校辞退。这说明在良好位置上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拥有好的行为。我们不要因为位置的优越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得意忘形。 所以,我们要规范自
身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不甘沉沦,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并为实现目标努力拼搏,增加正能量,积极向上,让自己娈得更加优秀。
朋友,如果你现在身处一个好的位置,请你更加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吧。即使有缺点和毛病,也不可怕,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为自己提升到一个优秀的位置,那里有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用正能量感染着你,带你一同进步。
【思路点拨】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在作文的基础等级中,第一点要求“符合题意”就是针对“审题”而言的。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意,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篇二:浅谈写作的三个阶段】
直击文艺:浅谈写作的三个阶段
  王中辉
  受文学社委托,要我写一篇怎样写作的文章,一时间真的不如如何下笔。什么叫写作呢?目前国内的学者一致倾向的定义是:写作是一种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的方式;写作是一种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写作是一种人类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上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写作是人类复杂的情感积累,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系统、科学的学科范畴,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能把它表达清楚的。在此,我只能以自身学习和写作的一些心得、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浅陋谈谈我具体的写作过程。个人而言,我觉得写作大致分为材料的收集积累、具体的创作构思、完美的艺术表达这三阶段。
材料的收集积累阶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以前在高中教书给学生上作文课时常常听到他们发这样的牢骚:我脑子里啥也没有,要我写七八百字的作文,我能写出来吗?小时候我也曾有这样的经历。老师布置写作文,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别说思想、结构,就是凑足六七百字也不容易。做为一个学习写作的初学者来说,要能够写出像样的文字,这就必须有一个材料收集、整理、积累的阶段。那么,怎么才能顺利完成实现这个阶段目标呢?
写作材料需要阅读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创作者在阅读中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图形,储存于人的大脑,为下次创作打好基础。作为写作初学者需注意一点的是,写作上的“有米之炊”的“米”是要靠从生活中汲取,然而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学习、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学习写作的人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要多读、读精。
  具体的创作构思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我却被分到了报社做记者。和新闻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有专业的短处和不足,因此刚进报社的那段时间,我只能一些固定的框架去模仿,新闻创新意识比较差。我们科室的主任知道后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要与众不同,不要人云亦云。主任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创作是需要创新、更需要构思。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创作构思需要想象力的培养。艺术构思,肇始于想象。想象的本质是“无中生有”,往往是一句话、一个题目、一缕情感、一个物象甚或是什么都没有,都可能成为“想象”的动力源。而想象一旦依据某种“暗示”活动起来,就马上进入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想象的飞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到达千年之前。万里之外。其速度和质量完全是随心所欲,纵横六合。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震人心魄的诗句了。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须注意一点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想象力或凭空地去想是产生不了作品的,我们要在想象的基础上,践行创作实践活动,及时把想象的东西化作文字、图形、符号等。
  创作构思需要灵感的酝酿。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艺术家这一阶段创作动机的产生,往往起始于艺术家以其心灵拥抱了某一个视觉形象、一段经历、一次遭遇、一条消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细节等。画家列宾在涅瓦河畔路遇一衣裳褴褛的纤夫,而一下产生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灵感;毕加索从民间制陶艺术中获得创作灵感,而由这些灵感创作而成的作品,又超越了整个艺术。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须注意一点的是,我们在平时的日常中就要有所准备,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勇于探索,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要知道,灵感稍纵即逝,当它来临时,我们就应及时的抓住机会,多写勤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优秀的文艺作品。
  完美的艺术表达阶段:“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从我开始学习写作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文章差不多有2000多篇了,每一次写完一个作品,不管它是否发表,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归功于我的付出,一种情感和劳动的付出。我在写作的时候,总喜欢把写好的东西给别人看,或者自己一个默默地翻看,发现不足的地方就会及时的修改。个人觉得,一篇写完的文章就是一个完工的艺术雕塑,每一次修改都是想让它更完美,从而达到一个美学的高度。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呢?
  完美的艺术表达需要培养修改润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就是这种道理。我们通常所说的修改主要是指行文后对文章初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多方面的修正与润饰加工直到完稿的过程,它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全过程。文章质量如何,能否升华提高,修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就创作者本人而言,文字的修改润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热处理”,初
稿写好后,趁热打铁,将不妥当的地方马上删去,将应当补的材料及时补上。另一种是“冷处理”,即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待头脑冷静后,再拿出来修改。作为写作的初学者须注
意是,我们要养成修改润的习惯,要高度重视修改润的重要性,要知道,作品是社会交流的一种传媒,是写给别人看的,修改文章是作者对社会负责,对读者尊重的表现。
  完美的艺术表达需要精通艺术表达技巧的能力。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完美的艺术表达是作品最终产生的重要环节。在创作中,我们需要用到各种表达技巧,大致包括: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手法、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等。具体到一篇作品而言,可由点到面地来抓。从作品中字词句来看,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把握,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如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而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写作初学者须注意是,在具体的写作中,要想熟练掌握各种艺术表达技巧,需要我们平时多写、多练、多看,既要学好字词句的基本功,又要懂得布局谋篇,切勿生搬硬套、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