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诗  【导语】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以沉郁为主。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杜甫《晨⾬》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晨⾬
  唐代:杜甫
  ⼩⾬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轻沾鸟兽。
  麝⾹⼭⼀半,亭午未全分。
  鉴赏
  这⾸诗摹写的是清晨微⾬,与诗⼈其他咏⾬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切题,字字实写⼩⾬。充分显⽰了诗⼈摹景状物的笔⼒。先看⾸联:“⼩⾬晨光闪”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兴致勃发,出门观看,⽅见⾬丝在晨⾊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个“⼩”字来状⾬。试想,⼤⾬滂沱的话,怎见⾬丝反照晨曦?同时,⾸联将⼩⾬置晨曦、树⽊的背景中,既切题,⼜具诗情画意。
  颔联转写⾬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银丝之⾬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地。这仍是写⾬之细,⼀个“折”字既显风⼒,更摹⾬微。
  颈联写⾬润物消暑之功。灌⽊丛经⾬清秀,鸟兽沐⾬安闲,⼀切都显得恬静且⽣机盎然。⼀“暂”⼀“轻”仍然是着⼒刻画⾬“⼩”。
  尾联,诗⼈的视觉由近⽽愈远,“麝⾹⼭⼀半,”濛濛细⾬中的麝⾹⼭隐隐约约,还是从⼩⾬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这⾸《晨⾬》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午,总在“⼩”和“晨”⼆字上落想,精⼼绘出⼀幅甜美的晨⾬图。它既反映出诗⼈深厚的艺术功⼒,⼜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个⽣活悲观,意志消沉的⼈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活充满激情的⼈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的意境,从⽽拨动读者对⼤⾃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